始创于1995年的仙笛音响器材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工程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音响生产企业,拥有自主品牌Sandy,主要生产、销售专业音箱、功率放大器、调音台、麦克风及周边设备。公司自有工业园占地15000平方米,生产厂房近7000平方米,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壮大,现已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实力。
作为仙笛公司的创办人,总经理吴虹云认为,就我国现实环境而言,专业音响生产既称不上正值朝阳,但也不能归为夕阳行业,现阶段仍有其升值空间。而能否在这狭小的领域中开创一番天地要看企业自身,包括具体的经营运作、技术创新、品牌推广等,任何一环都有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或轻或重的影响。恩平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声产业基地,当地有着浓郁的行业氛围,从事电声产业的企业多不胜数,要在群雄并起中跻身前列,实现自我增值,企业首先应围绕产品做文章。而正是以产品为先导,通过吸纳人才和投入充足的资金成本,凝聚多方力量,才使仙笛的产品成为企业的一张有说服力的名片。
有了好的产品,宣传也应得法。就仙笛公司本身来说,一路发展而来,公司在企业形象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倾注了很大心血,从而使Sandy音响品牌在业界建立起了一定的美誉度,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据了解,作为当地一间颇具规模的音响企业,在吴总的积极参与下,仙笛音响器材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电子音响工业协会会员及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而他本人也是恩平电声协会的秘书长。
吴先生介绍说,仙笛现在的品牌效应和企业形象是经多方努力的结果。多年来,公司多次参与国内外的行业展会,去年还参与了慧聪网十佳最具竞争力品牌的评比。除了借助媒体宣传和自我营销外,仙笛还积极联系各地的材料商、经销商,在当地做品牌宣传和门店形象推广。当然,无论哪种推销方式,其背后依托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根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瞻远瞩的决策和审时度势的周全考虑。作为企业的掌舵手,如何将公司的资源以最佳配置的方式合理有效利用起来,这是企业能否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谋得生存壮大的关键。
游曳于商海中,随时可能面临各种风险的挑战和考验。众所周知,专业音响器材的销售市场与娱乐业的兴衰休戚相关。近两年来,由于欧债危机的阴霾向全球扩散弥漫,其引发的不利影响使不少从事娱乐行业的人士感受到或多或少的压力。吴先生坦言,在国外市场需求缩减的同时,国内原材料成本也有所上升。因为产品所用的原材料被国有企业垄断,因此在材料流通环节对生产企业而言已处不利之地。可是对企业生存发展影响更为直接的却是企业内部因素,比如,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负担的各种费用支出增长迅速;在地方财政方面,企业需上缴的税收标准也在提升。可幸的是,对于恩平地区集群式的电声企业而言,其优势在于资金积累雄厚,对银行的借贷依赖不大,因而在低靡的经济环境中依然可寻找到自我提升的空间。
面对行业风浪应对有方,那么仙笛公司又将如何规划、构想企业的未来呢?
仙笛自有自己的一番设想。吴先生表示,在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的前提下,仙笛会向着更高层次的品质水准靠拢,走中高端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会适时而动,谋求理想的合作伙伴,进一步壮大公司的实力。吴总特别提及人才问题,并认为,作为电声专业的人才,尤其是初出茅庐的广大毕业生,在择业和岗位选择上应脚踏实地,首先做好入门功夫,从基层做起,在生产一线多加磨练,而好高骛远则是成才的大忌。
恰如对电声人才的要求,仙笛音响正是沿着踏实的足迹一步步走来——乘借东风而进,在逆流中亦搏击向前。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