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文正式开始之前先来介绍M&K Sound, 1975年现在的M&K总裁, Ken Kreisel与Miller Jonas一起开始了他们的音乐理想, 在美国Bevery Hills开始了一家音乐CD零售店, 并且在零售店里建立了一家录音室 -- RealTime. 为甚幺叫做RealTime? 因为Ken与Jonas在那个时代就使用直刻录音, 就是以一面CD的容量时间, 演唱者从头唱到尾,录音师也要全程操作器材来监听录制, 达到还原现场的最高境界, 这困难度很大, 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录制出音质超般的发烧CD要面临很多技术上的挑战. RealTime是开启音乐CD时代的鼻祖, 他们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CD. 现在还在TAS发烧榜上的For Duke爵士专辑就是那时候录制的. 后来1978年, 这两位美国的混音大师为了能让RealTime使用合适的喇叭来录制与监听音乐, 所以创立了一家制造喇叭的公司 -- Miller & Kreisel Sound, 并以专业录音室的思维来设计与制造喇叭, 这与一般的民用发烧喇叭有相当程度上的不同, 因为录音室的喇叭要求更严格,喇叭上任何一部份的设计都要能实际符合专业的监听标准, 所以你看到的M&K喇叭都长的不大, 也都以黑色为主. Ken 是一位著名的混音师,也是一位工程师,他亲自设计喇叭, 因为理论上他知道甚幺对声音最好, 所以当时就提出了超低音要与喇叭的中高音单体分离, 要但是那时的观念还很守旧,没有超低音要另外作管理的概念. M&K在1988年获得了CES的工程设计大奖, 这种超低音要另外管理的理念与现在的多声道格式不谋而合, M&K早在25年前就已经开始制造这样的产品. 后来杜比实验室在1994年首次展示AC-3时就是采用M&K S90与 MX5000喇叭. 
本文的主角LCR750 MK II是M&K喇叭里面获奖最多也是销量长红的型号, 在海外, LCR750的两声道用家与多声道用家的市场各占一半, 原因无他,论及性价比, LCR750应该是M&K喇叭里属一属二的一款. 为甚幺这幺说? LCR750 使用了M&K 大当家S150的中低音单元与高音单元,这两组单元也是从M&K专业喇叭2510身上移植过来, 2510与S150两支喇叭是M&K横扫全球各大录音室的利器之一, LCR750得到这两组单元, 实力自然雄厚. 加上LCR750以其监听箱的性能, 也送去给为家庭影院制定规范的THX认证, 一个Lucas Film THX标记偷偷的印在LCR750的背后, 所以在音乐领域传承了M&K专业录音的实力, 多声道影院方面也符合THX的要求, 论起THX, 在亚洲也许并不那幺有名气,甚至很多人对其有误解以为只是个商业标记, 不过在美国却是代表着家庭影院的最高技术规范, 市售的THX喇叭也许音色不一定都美妙, 但是THX认证的喇叭却都是大力士, 能发出强大的音压而不崩溃. 一对LCR750就能在40~50m2的空间以高达105db的音压拨放音乐, 当然, 实际上这样的音压我们是无法忍受的, 因此如果我们以75~85db为标准来监听音乐, 一对LCR 750就可以用于60~70m2左右的空间. 
LCR 750顾名思义有Left, Center与Right三种喇叭, 每一个都不一样, 这与大当家S150的设计很类似, M&K对于使用者的空间很在意, 认为在不同位置的喇叭就要有不同的设计方能达到最佳状态, 这就是M&K的高频菱镜系统(High-Frequency Prism System)与相位聚焦分音器(Phase Focused Crossover)技术的出发点, 左喇叭的高音单元以4.7度角向左方倾斜, 右喇叭的高音单元也以4.7度角向右倾斜, 所以LCR750这对喇叭是有方向性的, 750C中置喇叭的高音单元则是向上斜4.7度角. 这样的做法有甚么好处呢? 一般的喇叭都有很小的最佳聆听位置, 不论在立体声或是多声道的状况下, 皇帝位都很狭小, 因为你对着喇叭轴心上,称为on-axis高音单体焦距, 与离轴时off-axis的高频响应与结像会有明显差距, 这意味着只有坐在轴上的聆听者所听到的声音响应才是最完整的. M&K的这两项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些问题所发展出来, 与传统喇叭设计有很大的不同, 利用高频菱镜系统将指向性很高的高频打到侧墙反射到聆听者的位置上, 此时聆听者会听到第一次反射音与离轴的直接音混合在一起, 这时候透过M&K喇叭特殊的相位聚焦分音器的修正,就能使位于同轴与离轴的聆听者听到相同的高频延升. 与LCR750搭配的单向环绕喇叭Surround 550也一样有相同的设计, 这个好处让750相当好摆位,也能扩大皇帝位范围. 这个概念加上一个低频管理声道就能完成一套符合监听规范的的立体声或是多声道的系统,将在传统喇叭上看起来好象是一体但实际上却又各自为政的各个频段, 透过高频菱镜系统+相位聚焦分音器+低频管理, 结合成一套整体作战的喇叭系统, 我们在M&K K5与其它的喇叭身上也看到了相位聚焦分音器的设计. 
看到这里, 我们明白了为甚幺M&K喇叭的外型设计与技术规格与一般的喇叭有很多不同之处. 我首先把LCR750摆在我原先经过RPG理论计算出来的位置, 由于我的空间处理已经告一段落, 如果以前是60分, 自己现在打了80分,唯一欠缺的是自己直觉感受到头顶正上方天花板少了一片扩散板, 低频陷阱里的吸音棉还要增加15%左右, 就应该可以达到8成5的监听水准, 其它的1.5成可能在我空间里永远也达不到,因为我的聆听空间并未经过专业设计, 都是经过自己参观一些专家的配置与摸索而来, 并不正规. 我为LCR750准备的是爱机Denon DVD A1音源, A1SR AV扩大机与一台M&K BMC低频管理器来监听, 哈, 从我开始写心得以来很多烧友问我为何不动用更高级的扩大机, 其实我一度有念头要升级更昂贵的器材, 但是说老实话, 现在的AV扩大机在监听之下发觉他们的实力并不弱, 我自认在我的空间与器材都还没调整好的状态下启不是太浪费? 何况我以前还用过Denon 1403与正在测试的Yamaha AX1300 AV机, 推起老大哥S150还不是有声有色, 又听到在台湾的戴伯伯用了Luxman 150W扩大机与一部老古董的Proceed CD机就将LCR750推到很理想的状态, 他狭小的空间,你一定不相信,只有16m2的有效聆听空间, 已经成为很多烧友与器材厂商测试机器的地方. 仔细想想, 我的器材正是具备高性价比的数字装备, DVD A1可以拨放最新的数码采样技术与译码的DVD Audio音源, AV扩大机也是具备对应DVD Audio的能力, 我相信科技可以让人类生活更便利, 让声音更真实, 因此基本上音响也应该朝向更具先进技术的领域去发展. 
我的空间左右侧墙以轻吸音为主,地板用地砖再铺上一层薄地毯, 这薄地毯起不了吸音作用, 但是却可以防止反射, 然后在左右喇叭与聆听位置之间再铺上一块高密度的短毛地毯. 两个喇叭的斜侧后面摆了两片定制的专业扩散板, 聆听位置的后方也摆放了两片扩散板, 前面的电视柜塞了一些吸音棉来控制低音驻波, 右墙角有一个2米高的吸音柱也是用来控制低音. 在正常的状态下, LCR750的低音已经有不错的表现, 80hz的截止点只有+ - 3db, 相当浑厚结实, 但是我向来要求全频段要有原汁原味的表现, 超低音我也不放过, 要求与中高频一样严格, 一旦习惯了纯净的超低音很难再走回头不用低音炮, 想想以前我可以满足于BW802的低音或是KEF Reference Model 2的低音,甚至连一对在50hz + - 6db的书架箱, 但是如果现在没有更快速有高分辨率的超低音, 我会食不知味, 这是中毒之后又吸毒的凄惨结果. 所以我在左边墙角用上了号称M&K里最快速的MX700低音炮来完成整套监听系统.
先来一段M&K的TAS发烧直刻录音, For Duke与Fatha的合辑, 美国爵士演奏大师Bill Berry于1978年1月11, 12两日在M&K座落于美国加州Beverly Hills的直刻录音室一口气演奏了8首爵士乐! 另外一位经典爵士演奏家 Earl Hines随后在同年的3月27与28日两天现场录制了 Fatha专辑. 甚么是M&K的直刻录音? 就是让演奏者现场演奏,混音师也现场同步混音,让声音直接储存于CD里. 这困难度很高, 因为有丝毫差错整片CD就毁了. 不过也因为如此, 让录音以最真实的声音展现在发烧友的面前, 空气感与细节把CD的规格发挥到极限. 第一首 Take the “A” Train以小喇叭配上背景钢琴声跟小鼓为主, Bill将小喇叭吹的出神入化, 有力度感但是起落之间却又很具弹跳性, 尤其他的转音, 真的就像女爵士歌手Rose Marry一样, 温宛而圆润的声调, 这与Louis Armstrong 那种全程充满阳刚味道的风格相当不同, Bill Berry可刚可柔, 交替演出, 扣人心玹, 有时我误以为是在听萨克斯风呢! 加上是直刻录音,背景有很多细微的乐器声响, 有一些是刻意,有一些好象是现场的空气感与回音, LCR750随着节奏表现的亦刚亦柔, 高频泛音亮丽洒在整个空间中, 中低频浑厚干净, 细节刻画
 
 
能力与老大哥S150比起来并不逊色, 加上MX700超低音的威力, 中高低频衔接的相当漂亮, 来无影去无踪, 最令我兴奋的是每一首演奏完, Bell在翻乐谱时的传神度,好象他就在你面前. 本来我担心我在喇叭后面加了两片扩散板是不是会对750的音场有过于膨胀的感觉,但事实上这效果非常好, 配上了高频菱镜系统+相位聚焦分音器+低频管理的运作, 我在沙发上三个位置移来移去, 结像度与定位感都能与皇帝位相同, 到今天我才领悟了这个系统的好处, 原来用科学的方法算出摆位, 加上针对易产生驻波的墙角适量放上扩散板就能展现这样满意的效果! 后悔自己以前凭耳朵东搞搞西弄弄浪费这么多时间, 简直是土法炼钢毫无根据的做法. 回忆中,几个月前LCR750刚在我家作客时的效果, 如今想起真是不忍卒听. 不知不觉的听到第九首 Earl Hines的钢琴演奏曲, 哈…我的最爱, 此曲节奏快速, 加上低音大喇叭的吹奏与高频敲击盘的声音不断, 动态相当大, 低音大喇叭吹的好沉, 钢琴声节奏好快, 力道相当大, 直灌脑门的感觉, LCR750的高频特快, 又狠又准, A1SR推的不喘气, 高频动态居然比推S150时候要大一些, 我以前听到一些刚刚玩LCR750的烧友说 LCR750的高频有一点冷飕飕的, 如今我听起来却不是如此, 只要了解一下M&K在750身上所使用的技术原理(如前所述), 与调整一下摆位, 你就能将LCR750的高频菱镜系统充分发挥出来, 有了这个好东西护身, LCR750这一对喇叭根本不怕靠侧墙太近, 我见过把LCR750玩的出神入化的戴伯伯, 他的750就是干脆锁在两侧墙直接贴着, 连脚架都省了, 正眼望去活像墙里长出了一对不好惹的黑耳朵! 我终于知道为甚幺M&K会把LCR750拿去给THX作Select认证, 而不是Ultra, 因为像750这样大动态的喇叭, 基本上处理过空间声学后, 居然可以用于空间狭小的聆听室里, 而发出惊人的音色, 这不是与THX Select的技术规范不谋而合吗? 有趣的是先有了750才有THX Select这种规范出现. 如果你真的不宜挥动大刀破坏装修处理声学, 或者是空间不规则, 而且又想要有类似的表现, 750也有一个兄弟, 就是LCR35, 一样配备M&K最新研发的两个中低音单元与一个软半球高音单元. 
不须特别强调LCR750是多幺的”中性”, 因为M&K全系列的喇叭都是如此, 我们说高频快, 或是中低频通透其实是一种感觉的说辞, 正确的说, M&K喇叭把物理上阻碍声音回放的因素减到最低, 用最少的失真把音色准确的还原出来, 这大概就是”高保真”这三个字的原意吧! 在说下去我也扯不清甚幺是中频浓厚有弹力,甚幺是有韵味, 甚幺是高频纤细等等的艺术形容词, 因为这很有想象空间, 每个人对这种形容的程度也有不同的标准. 所以我想直接用”专业监听”这4个字来说明LCR750的性能会比较简单. 如果你是喜欢原汁原味的烧友, 选个性直爽的功放即可让LCR750唱出现场感觉. 推力不用太大,因为LCR750基本上不会因为超低频而吸干扩大机的功率, 灵敏度也超过90db, 想要真正的超低音就干脆计划一下以后的升级再添购低音炮. 喜欢有音染的艺术派烧友, 可以用胆机或是中低频浓度高的功放来搭配, LCR750可以将功放的真实特色发挥出来. 
听完了CD, 当然要来一段DVD Audio才能把LCR750的潜力又上一层楼. 收藏了一片好碟, Riding with the king. 这是由两位吉他之神Eric Clapton与B.B. King 一起合奏演唱,顿时把纽约百老汇剧院夜晚繁华的气味一下子带入我的聆听室中, 这张碟简直爆的可以, 两个吉他老怪弹的如痴如醉, LCR750表演吉他声相当传神,尤其电吉他的高音动态凶猛, 分辨率鲜明, 音场庞大, 但却一点也不刺耳, 弹到疯狂处, 那强劲的电吉他穿透力让我眼睛不由自主的扎了一下, 这好象是一部高速行驶的跑车从你面前经过一样, 能量让空气震动产生风而让你心里一振! DVD Audio就是不一样, 本盘数字化原声音讯号大小是24bit, 是CD 的256倍, 采样频率虽然没像老鹰加州旅店达到192khz但也有88.2khz, 都远胜过CD的44.1khz. 这盘DVD Audio又轻易的让前一片CD规格的For Duke吃了灰, 在LCR750的准确诠释下, 整套音响系统的音色还原度又往上精进许多, 这等于是让器材升了好几级一样, 也难怪刘汉胜听过了DVD Audio后会说: CD误我20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资讯热度榜
+ 更多企业访谈
+ 更多慧聪原创
+ 更多技术文章
+ 更多工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