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间件定义的三代机顶盒
DTV系统的成功运营离不开机顶盒。机顶盒中需要集成CA和中间件。不仅CA和中间件厂家要对相关的软件收取费用,而且机顶盒的使用也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在整个系统运营中,机顶盒的费用是最高的。
根据机顶盒的软件及硬件配置,可以将机顶盒划分为三代(种):
第一代机顶盒:配置电子节目指南(EPG),实现简单的应用,无中间件,有或无CA系统,一般无回传信道。所有应用程序都是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而编制的。
第二代机顶盒:配置电子节目指南(EPG),可实现交互式应用,有中间件和CA系统,有或无回传信道。应用程序都是基于中间件而编制的。
第三代机顶盒:配置电子节目指南(EPG),可实现高级交互式应用,采用全开放的MHP中间件,有CA系统,有或无回传信道。应用程序都是基于MHP中间件及Java语言而编制的。
机顶盒的选型
在数字有线电视系统中,机顶盒作为用户端产品,数量多,投资大,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在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投资中机顶盒所占比例最大,但在中间件和CA系统选定以后,机顶盒的选择变数并不大,基本上是在价格、可靠性和售后服务方面进行比较。也就是说,机顶盒的选择不像中间件和CA的选择那样具有战略性意义,也不是一次性的。另外,机顶盒不同于电视机之类的普通家电产品。电视机可以平面直角、大屏幕或画中画为卖点,而机顶盒的卖点在它所到之处能提供的服务。这就是国外DTV网络运营商通常免费向用户提供机顶盒的原因。
目前,国内家电生产厂商还没有大举进入DTV领域,因为DTV市场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启动。圈内活跃的主要是一些国外产品供应商和国内的集成商。从美国和欧洲DTV的营运经验看,机顶盒供应商的最后赢家将是国内家电业巨头。
项目进程与首批机顶盒的选择:CA的集成时间大约为半年。这就意味着,首先要尽快确定中间件和CA;其次要选择有足够技术实力的机顶盒提供商,以保证集成进度和产品质量。另外,由于项目启动所需机顶盒数量并不多,所以价格不应成为选择这批机顶盒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随着项目的推进,机顶盒需求量增加,人们对价格将越来越敏感。我们也采取相应措施以获得最优价格。机顶盒价格几乎是决定DTV运营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不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其价格都取决于硬件配置及先进的设计。硬件配置受限于中间件的要求,硬件配置越低,则价格越低;而先进设计取决于从设计到生产的时间,时间越长,则设计越落后,价格也越高。例如,就硬件配置的要求而言,OpenTV的产品支持四个档次的方案:(1)基本交互;(2)HTML或网页浏览;(3)机顶盒硬盘;(4)MHP Java(测试版)。这四个档次在服务上反向兼容,其中OpenTV的基本交互平台是所有交互电视中间件平台中对硬件要求较低的。
机顶盒提供商的技术实力将关系到项目的启动时间能否保证,在运营中和系统升级时能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设计基于中间件的数字交互业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2001年5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GY/T170-2001)。2002年,我国开始启动有线数字电视广播试验。
由于对国外中间件应用状况不了解,我国网络运营商在选择中间件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数据来评价中间件。以下是笔者针对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系统(DVB-C)集成的一些看法。
对于数字付费电视项目,我国网络营运商的基本需求应该是:
CA:符合DVB标准,能够支持同密和多用户管理系统,支持机—卡配对和多种寻址方式,支持多运营商;
中间件:能够下载升级,支持中文,有足够的机顶盒和系统支持;
应用软件:应用程序价格低,能够下载升级。
为此,可以从先进性、可行性、开放性三个方面来剖析和对比中间件主流产品,如OpenTV和Canal+的中间件。
DTV及中间件的发展状况
DTV在欧洲和美国投入商业营运已超过6年,它一方面给电视营运商带来了巨大利益,另一方面也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节目和更好的服务。在我国,DTV技术开发已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信息建设的十大优先项目,国家已拨专款立项进行DTV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明确我国DTV的推进分三步走:
第一步,全面启动和推进,到2005年卫星传输全部实现数字化,有线电视网及省级以上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现有模拟电视接收采用机顶盒兼容接收DTV信号;
第二步,到2010年,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出及卫星、有线传输实现数字化,地面电视广播基本实现数字化,DTV接收机得到普及;
第三步,到2015年全面实现数字化,完成模拟向数字的过渡,逐步停止模拟电视的播出。
去年底又明确提出,要在“2003年发展100万数字电视用户”的目标。国家广电总局正在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为DTV的大发展铺路、亮绿灯。
DTV技术的核心之一就是中间件系统。它是提供交互式增值服务所必需的。我们可以将机顶盒看作一台PC机,中间件系统就相当于PC机上的Windows操作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DTV市场的不断发展,节目开发商正在寻求一种多功能、经济而可靠的软件平台,实现新一代交互电视服务,使DTV交互应用也能采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可在各种机器、不同操作平台的网络环境中开发应用节目软件——“一次编译,到处运行”。如:电子节目导视、视频点播及高质量的广播服务。
在Sun公司Java TV API规范的基础上,欧洲DVB组织首先提出了家用多媒体数据平台(MHP)规范。MHP成为世界上第一个DTV接收机软件平台——中间件规范。
美国ATSC的T3/S17专家组正在进行向消费者递送数据广播与交互业务的DTV接收机内软件环境的标准化,称为DTV应用软件环境(DASE)。
高级电视增强论坛(ATVEF,于1988年成立)已有约60家公司参加,以实施ATVEF的内容规范。创立ATVEF的公司中,有一半以上与电视节目直接有关,如NBC、PBS、华纳兄弟公司等,还有一些重要的传输公司如美国CableLabs、DirecTV与TCI,以及计算机厂商如英特尔、微软与Sony等。ATVEF的目标是:在实现交互电视时有共同的规范,能支持所有的电视环境(模拟或数字、有线、卫星或地面广播),并尽量利用现有的内容格式,主要是因特网。
2002年1月3日,CableLabs宣布完成有线数字电视的中间件标准——OCAP 1.0。OCAP 1.0很大程度上是基于MHP标准,这为全球性交换应用和内容互操作性的实现提供了基础。OCAP的特点是基于Java技术的驱动引擎。OCAP是一个应用界面标准,包括所有应用程序接口(API)、内容和数据格式、应用层面的各种协议等,在其上开发的应用可以在符合OpenCable的主机上运行。
目前,中间件的标准化已成为DTV广播系统的关键。由此可见,立足本国的技术力量,与国外先进厂家合作,开发DTV软件平台,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