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弦鸣乐器的灵魂,靠它的振动才使各种弦乐器产生共鸣发音,虽然弦占整个乐器的价值微乎其微(一把斯特瓦里提琴价值数百万美元,一把手工吉它价值数万美元),但谁也不能否认弦在乐器中的作用。
北京星海福音琴业董事长胆美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今天,我们介绍一位从18岁开始打弦,经过40多年风风雨雨,现已成为国内顶顶有名的琴弦厂——北京星海福音琴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胆美珍。
胆美珍,对于我们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本刊曾在2001年“三八”妇女节期间,以“乐器行业女强人”为题,介绍过她,时过境迁,2006年10月,恰逢北京星海福音琴业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刚刚开过厂庆十周年“名家名曲”音乐会,记者专程采访了胆美珍。
在她的办公室里,将近六十岁的胆美珍倾述着“十年风雨历程硕果累累”的企业发展史。采访中,胆美珍一再向记者表示,在她的整个事业生涯中,离不开支持她的家人,同事和音乐界的老师和专家们,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各界同仁给了她机会,才有了她今天的一切。
她从18岁开始打弦
胆美珍1965年进北京提琴厂琴弦班(那时还叫北京工农兵乐器社),那年她刚18岁多一点,一进厂就整天坐在震耳欲聋的打弦机旁,细嫩的小手按在高速旋转的钢丝上,被磨成一个个血泡,不几天变成了厚厚的手茧,一干就是十多年,胆美珍最富幻想的青春年代是伴随着一根根乐器琴弦的诞生而渡过的。以后,她以精干的能力、熟练的技术,赢得了领导和周围同事的好评,她曾当过质量检验员、班长。
1987年,面临国企改革的北京提琴厂,企业不景气,部分职工下岗,胆美珍也不得不离开了相伴多年的打弦机,回家待业。
在家待业期间,一天,她去看望前几年离开北京提琴厂后自办打弦厂的郭师傅。见面以后,郭师傅的爱人告诉胆美珍,郭师傅得了癌症,小小的打弦厂已经无法经营下去了,言语之间,一家人希望胆美珍能够把厂子盘下来,以解郭师傅治病负债之忧。
面对未来生存的选择,胆美珍犯了难,不接下来,看到郭师傅全家为治病负债累累的难处,真想帮他们一把。而接下这个小厂,胆美珍却身无分文,身边还有两个不足10岁的孩子需要扶养,更难的是胆美珍过去一直当工人,不懂经营管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女人来说,真是前途未卜呀!
胆美珍咨询厂里领导和同事们,“我能行吗?”
熟悉胆美珍的人,众口一词,“行,凭着你的为人和韧性,你一定能干好!”
在周围同事的鼓励下,胆美珍开始自己办厂了,42岁的她,迈进了人生新的历程。
接下来的小厂,哪里像个厂子呀!就三台旧打弦机,其它什么也没有,所有的活儿仅是为打击乐器厂做加工,打少量民族乐器琴弦,换回点加工费。
万事开头难,在缺少设备,少有工人,更没有销售渠道的情况下,胆美珍凭着一股不服输的脾气,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不久她便注册成立了“北京福音琴弦厂”,开始自产自销各种琴弦,一年以后,企业开始有点模样了。
1996年,胆美珍为了企业更大的发展,与北京星海乐器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正式组建乐器行业首个国企与民营合作的股份制公司“北京星海福音琴业有限公司”,从星海福音琴业开始显现转机,企业所需打弦设备逐渐齐全,产品种类不断增加,除生产各类民乐琴弦外,开始生产西乐器琴弦,参加星海公司每年举办的订货会,企业的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打开,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但这时胆美珍生产的琴弦仅是普及练习用琴弦,一套二胡琴弦一块多钱,一套琵琶弦也就三块多钱。
2002年,根据国家“抓大放小”和“支持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精神,福音琴业公司从合资公司转制为纯民营独资公司,并在北京东郊马驹桥地区征地5亩,建成3000平方米厂房,到2006年,企业已拥有职工80余人,100多台套机器设备,缠弦机、压扁机、合绳机、拔丝机、拉力机一应俱全,生产品种达到27大类360个规格型号。经过几年的发展,北京星海福音琴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琴弦专业生产厂之一,产品销售从立足国内,开始走向世界。
“中国琴弦是破烂垃圾货”刺痛了她
2002年的某月某天,北京日报发表一篇署名文章,深深地刺痛了胆美珍,题目是“中国缺哪根弦”,文章内容大意是“中国始终没有生产过好琴弦,所生产琴弦一直是在一堆破烂的垃圾堆中徘徊,演奏家们由于没有好的中国琴弦使用,不得不到高额外汇去国外购买琴弦。”
中国的乐器打弦工,怎么能够忍受如此羞辱!
胆美珍立下誓言:“我们一定要研制好弦,也一定能够生产出好弦。”
从此,福音琴业从过去只生产一些普及琴弦,开始向研制专业演奏用弦发展。
胆美珍请具有丰富制弦经验的北京提琴厂退休技术人员苏珍素师傅等人作公司技术总管,并四处求教,登门拜访,结识许多文艺界的演奏家、专家、教授,请他们到厂共同开发试制高级琴弦。
短短几年时间,她与:
中央音乐学院桂习礼教授合作,研制成功了402扬琴银弦;
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吴玉霞合作,研制成功银琵琶弦;
中国音乐学院琵琶教授刘德海合作,研制成功尼龙琵琶弦;
中国音乐学院三弦教授肖剑声合作,研制成功大三弦弦;
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张鑫华合作,研制成功专业中阮及柳琴弦;
国家交响乐团国家一级演员胡国瑤合作,研制成功专业大提琴弦。
研制这些琴弦历经坎坷,这是因为制作各种不同的琴弦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别的原材料,有钢丝、铜丝、铝丝、尼龙丝、蚕丝、化纤丝等,而且各种材料的规格更是复杂多样,原材料直径从9微米到60微米应有尽有,必须随时使用。在试弦中,制作者要根据演奏员的手感及音色要求不停地试制,一根不行,再打一根,有时要连续试打几个小时,几百根琴弦作废后,才能获得成功。就这样,胆美珍领导着他们的技术人员一起,用蚂蚁啃骨头的方法,攻克一道道难关,获得了一个个成功。
向世界最好的琴弦发起冲击
福音琴业发展到今天,作为一个小型民营企业来说,应当说该知足了,可是胆美珍并不满足自己已经取得成绩。她说,“时代给了我机会,让我能够发挥一下,我感謝党的政策,感谢每一个支持我的人,今天,我的公司虽然在国内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并不是我的最后目标,我不仅要让中国的演奏家使上星海福音琴弦,还要让外国的小提琴演奏家们也要使中国的琴弦。”
胆美珍知道,提琴弦的最顶峰是德国生产的“皮拉斯特洛(Pirasrto)”琴弦,它就像“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王国的皇冠一样”,成为数十年来世界上所有国家琴弦厂追赶的目标。他们所生产的羊肠弦、钢丝弦、尼龙弦具有反应灵敏,稳定性强,变化小,手感张力柔和,音色内涵泛音丰富,层次重叠接近人声等特点,但其价格非常之高,练习琴弦价格就高达200多人民币一套,专业琴弦更为昂贵,而我国一套小提琴弦才不过几块钱。
这种世界级的提琴弦,其制作工艺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它是以钢丝为芯,在外面缠绕上镍、铅、银甚至钛金属等细丝,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推出的“尼龙弦”,则是以尼龙丝为弦芯,外面缠绕金属细丝,以后法国的一家公司又以强度胜过钢丝20倍的高科技人造纤维作为内芯,外面缠以铅或银的金属细丝而制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外许多制弦厂都把最新科技材料应用到琴弦上,使琴弦在整个小提琴制作技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世界小提琴琴弦制作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技术难度越来越高,采用的原材料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胆美珍想的不是望而却步,而是树立远大的理想,一定要研制出赶上世界顶峰的琴弦,让梦想成真。
研制尼龙专业小提琴弦的战役在公司内部打响了,胆美珍首先从硬件入手,她购进了目前最先进的测定琴弦拉力、张力的设备,并订购全自动打弦机,以确保在设备上不落后于国外琴弦厂,第二步在材料上,她与冶金研究所、化纤研究所联系,解剖化验分析国外高级琴弦使用的原材料,并在国内寻找生产厂家,为了找到相似的各种材料,她费尽千辛万苦,跑遍了山山水水,到处打听,搜寻了许多网站,查找各种生产渠道。第三步,开始与演奏家共同合作试弦,这次试弦,她已经不把目光仅放在国内了,而是和国外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大提琴演奏家合作,请他们到厂里来试制提琴弦。他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有时为了试好一根琴弦,甚至忘记了吃饭。
今天,胆美珍领导的攻关试制小组正在日以继夜的工作,乐器行业又一惊人的消息正在酝酿着,中国制造的专业小提琴尼龙弦即将问世。胆美珍兴奋的告诉记者,这一时刻不久就要到来了,到那时,将是实现我人生价值的一刻,我一定要好好庆贺一下。
她既当老板,又当母亲
胆美珍在事业上是一个不服输的女强人,对待职工,她却似一个和善的母亲。她告诉记者,“我们企业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工人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农村,十年来,我善待他们,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和他们建立了感情,现在有许多工人已经跟了我十年,他们的技术一定不次于其他企业的技术人员,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有人说,十年来我是在靠人性化管理,这一点我并不否认,当然在人性化管理之外,还有制度管理,但我总觉得,在人与人之间,当你处处为人人时,人人自然会回报于你的。多年来,我一直把公司的员工看成是我的孩子,我既是老板,也是母亲,平时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有什么困难尽量帮助他们解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犹。”
胆美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记者请她举几个例子。
来自安徽的全家四口人,父母和两个孩子都在福音琴业上班,父亲做木工,母亲做饭,两个孩子,一个打琵琶弦,一个打提琴弦。2004年安徽发大水,他家的房屋全被冲跨,正当无家可归,一筹莫展时,胆美珍给他们送来三万元,让他们赶快回家去盖房,接到这三万块,全家人感激涕零,感动万分,盖好房子回来后,工作上更努力了。
还有一位来自辽宁朝阳的职工,他的孩子从小就是残疾,不能走路,为了治病,全家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工作上也不安心,当胆美珍得知这件事情后,她马上拿出钱来帮助他的孩子看病,一治就是几年,使得这位职工的孩子终于在13岁时可以直立行走了,以后,这位职工总是不断感谢她。
每当春节到来时,农民工都要回家过年,胆美珍除了向职工发放节日食品以外,还有一件特殊的礼品——北京产点心匣子。胆美珍说,“这是送给你们父母的春节礼物,请你们代我向你们的父母表示我的敬意,感谢你们的父母培养出这样好的子女。”
例子举这里,应该是足够了,从这里每一个读者已经可以了解到胆美珍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以人为本”了。
中国人一点也不笨,她要和世界最好的琴弦相比
为了打开国际市场,胆美珍去过日本、德国、乌克兰,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信息,看到了外国制作琴弦的过程。
胆美珍说,通过比较,我感觉中国人也不笨,外国有它的长处,设备好,但是中国人也有长处,中国人聪明,勤劳,不怕吃苦,这一点也不比外国人差,我相信我终有一天能够做出中国最好的琴弦,也能超越世界最顶级的琴弦,这就是我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说起福音琴业未来的事业时,胆美珍充满信心地说:“我要把我的企业建成为一个团结、和谐、上进的大家庭”
她说得多好呀!这不正反映了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社情民意吗!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