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

小评德国歌德的旗舰QP400 (图)

题目想了很久,其实在这里,我没有丝毫贬低德国歌德的意思,只是说起德意志的耳机,大家想到的自然是名闻天下的森海赛尔和拜亚动力,它们一个是世界上最昂贵耳机奥菲斯的制造者,开放耳机的发明者。


另外一个则是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动圈耳机的鼻祖,和它们相比,MB Quart,这个被译作“德国歌德”,以汽车音响见长的厂商无疑也是个小字辈,虽然它也很早就来到中国,但是也因为市场运作的种种原因暂别过,现在德国歌德全系列的耳机又回到了中国,我在第一时间拿到了它的旗舰QP400(QP450是QP400的封闭版,专业用途,不做讨论了),正好,我有HD580、HD600、DT931和DT880几件看门法宝,在此就做个简单的评测吧。

QP400的图我已经第一时间在论坛上发表过了,总体上感觉耳机做工尚可,风格比较朴素,耳机两侧有参数和序列号是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我这只的编号仅为14553,而据我所知QP400生产的年限已经不短,可见德国歌德产量不是很大,另外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产地标注的是Made In W. Germany,西德制造,现在看来很有意思的写法了。配搭舒适,头压极低,轻若无物是这个耳机给人留下的深刻的第一印象,因为德国耳机这方面普遍做的不好,而达到这个境界的只有以前的HD590了,其他的耳机不是夹头就是夹腮,总之是配搭不甚理想。不过想让这个东西出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300欧姆93DB的参数,可以说除了KK这只怪物之外,动圈耳机里面只有K240M和K240DF比它更难驱动。

买来这些日子我也没有闲着,首先是把QP400做了100小时左右的褒机,保证它基本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另外原配的6.5插头由于是厂家自己接上没有粘死,我又专门请人换为了质量更好的nutrik插头。所用器材没什么变化,依然是Terratec的DMX6fire 24/96声卡,解码器为Diyeden的SVDAC01plus,耳放为百聆A6.0L(已经更换胆管为德律风根ECC88),同轴数据线为安润diy包银线,信号线为diy的单晶无氧铜线,耳放电源线为diy的ofc电源线,计算机做了屏蔽和静音改造。使用耳机为QP400(更换插头)、DT931、DT880、HD600和HD580。因为时间缘故,选用了几张经典的测试盘,分别为民歌蔡琴的XRCD(7243 5 32378 20)、老鹰乐队的hell freezes over的XRCD(4908362)、阿卡多四季的XRCD(470 450-2),Bob Dylan的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的SACD(512348 6)和小克莱伯贝5贝7中价DG(447 400-2)。

小评德国歌德的旗舰QP400 (图)

德国歌德的旗舰耳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测试cd1:民歌蔡琴的XRCD(7243 5 32378 20)Dt880的人声中规中矩,我一向认为880是参考级的耳机,蔡琴的声音也是如此,听不出太多染色,也没有太多齿音。Hd600人声要比880暖,稍微有些粘滞感。Dt931人声则稍微偏冷,而且蔡琴的人声能听出一些齿音,和Akg耳机的人声有些近似。Hd580人声的出名好,总体上偏暖,但是明显要比hd600显得舒缓,充满了岁月积淀的沧桑感,容易引起人的共鸣。Qp400总体人声中性稍冷,齿音不够明显,但是鼻息和声带的颤动还是有些体现,属于一般人感觉比较薄的那类。

测试cd2:老鹰乐队的hell freezes over的XRCD(4908362)主要测试曲目就是加州旅店啦,虽然这个曲子听的太多我都要有些难受了,但是为了大家只好再听5遍……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低频和解析力。Dt880低频下潜不错,量感适中,说实话,拜亚动力的低频一直是我所崇尚的。解析力Dt880点到为之,该听到的都有,但是绝对不是喧宾夺主的那种,和SA系列那种事无巨细还是有些区别的。换上Hd600之后,低频肥慢大家都知道啦,鼓点上还是有些收不回来,气势倒是很足。解析力上感觉高频尚可,中低频就有些写意的感觉了。Dt931低频趋近于Dt880,不多说了,解析力上SA1000不在场,Dt931绝对是王者,每个细节,包括观众的呼喊和扫弦声音都清晰可闻,不过听这种东西Dt931还是高频偏亮了。

Hd580表现这种音乐有些勉强,低频类似于Hd600,而且下潜比起前者还是稍微有所不足。解析力上比较含糊,我想Hd580追求的就是那么一种声音,当然了,这是与这几只高级动圈相对比而言。唯一可取之处是中频男声还是非常动听的。最后换上Qp400,如何描述它的低频呢?这个不是如此比较还真的难以说呢。它的低频就量来说绝对要多于拜亚动力,下潜还可以,但是和森海赛尔相比,速度还是要快上一些,正好处于两个之间,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而为之的折中行为。解析力上感觉要比森海赛尔的耳机要好,接近Dt880的感觉,不算面面俱到,但是也算都点到了,不过多少因为它的低频和Dt880相比还是要肥慢一些,所以感觉上面整体解析力比Dt880还是差那么半筹。

测试cd3:Bob Dylan的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的SACD(512348 6),测试主要内容为高频的解析力和人声表现,这张SACD和我原版的CD反复对比过,即便普通cd播放器上,高频细节也多出很多的。Dt880依然四平八稳,人声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口琴也不那么刺耳。换上Hd600,人声马上变粘,怀疑Dylan前辈是否感冒了,口琴也明显变亮变刺耳了。再上了Dt931,天哪,乐声未至,底噪先行,录音中的噪声马上就听到了(毕竟是60年代的录音了),再听声音,Dylan破锣嗓和烂口琴原形毕露(本来Dylan也是歌词取胜),我不知道如何评价了,真实过头的音乐是否人人欣赏呢?也许。换上Hd580,终于扬眉吐气,说实话,男声回放上580不是老大也在三甲,几乎无可挑剔,而SACD自身偏亮的高频对它也多少是个弥补,感觉真的不错。


最后上了主角Qp400,感觉人声还是接近880,也不是特别难听,高频上要比880亮一些,基本上接近了Hd600的水平,不过还没有Dt931那么夸张。

测试cd4:小克莱伯贝5贝7中价DG(447 400-2),这个碟子有多经典我就不再说了,测试交响表现相信能得到大家认同。Dt880表现仍在意料之中,声场不算宏大,但是定位基本都有了,对于如此有气势的一个版本,都是一种学院气的风格,三段上面都很平淡,我认为只能说Dt880交响的演绎是合格的,但是不能算是优秀的。换上Hd600马上不同,滚滚气势扑面而来,声场宽大,但是纵深稍差,大家公认的厅堂感,临场感极强。低频的特点烘托出了交响的气势,明快的高频也让人过耳难忘,无愧“动圈耳机交响之王”。如果说Hd600是给观众用的,Dt931肯定是给指挥家用的,虽然声场宽度一般,但是很深,前后乐器依次排列,清晰可辨。低频没有那么侵略性的气势,高频却更加纤细毕露,以前很多唱片中还能听到咳嗽和翻动书页,可以说拜亚动力的音响理念和森海赛尔相去甚远。“既生瑜,何生亮?”

Hd580一定是这样感叹的,声场上面和师弟Hd600的处理几乎一直,但是Hd580可谓是追求朦胧美的极至之作,听习惯了Hd600的人很难适应Hd580那种古典美,黯淡的两端让他们总会认为在听历史录音。轮到今天的主角Qp400登场了,如何说呢,出了低频比起拜亚动力力道稍足之外,Qp400的三段更加接近拜亚动力,不像森海赛尔的作品那么个性张扬,但是声场上也走得开阔路线,厅堂感较为明显,我认为演绎交响乐而言也是个令人满意的作品,打个比方,Hd600是喧闹大厅的平价席,观众带着积攒零用钱买票的心情听得心潮澎湃,而Qp400则是上层的贵宾席,大家带着一种欣赏的闲情逸致去的,当然了,无论哪一种和指挥席上的Dt931是不同的。

测试Cd5:阿卡多四季的XRCD(470 450-2)这张盘实在是太毒了,用它测试弦乐和高频相信大家没有太多意见。Dt880仍然是一副一马平川的感觉,完美再现了录制的效果,一些细节也捕捉的很到位,高频不算夸张,但也决不黯淡,不过相信如果是魔鬼的颤音什么的就让人有些乏味了。Hd600表现这种小编制我个人认为不是特别理想,过于明亮刺激了,高频延展和空气感都不错,就是有些不够雅致,细节基本到位,不过需要你自己去根据刚才Dt880的印象去搜寻了。Dt931以上又是听到了很多平常没有的细节。高频延展对于Dt931我觉得没什么好要求了,毕竟超高频调高了不少,本来听不到的也听到了。但是华丽同样有些过头了,感觉四季快变成帕格尼尼狂想曲了,在这个方面Dt931不同于Dt880,可谓个性十足。Hd580我个人觉得还不错,虽然有些黯淡,但是对于四季而言我觉得古典气息浓郁,舒缓一些,不像600和931那么刺激感观,虽然高频延展、空气感和形体感稍显不足,但是至少听着不累。

小评德国歌德的旗舰QP400 (图)

德国歌德的旗舰QP400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Qp400接近Dt880,细细听听,还是要稍微亮那么一点,解析力上也要稍稍明显一些,不过总体也是比较理性的产品。说回来,论起四季的效果,我不得不赞叹一下家里的两位奥地利小姐:K501和K240DF,虽然身价低半圈,但是回放这个好不含糊,有声有色,不得不赞叹音乐之都的熏陶。

总体而言,我认为Qp400定位还是在古典音乐上,声音总体趋近拜亚动力的直白风格,但是在低频和声场上也有类似森海赛尔的地方。无论大编制的交响曲还是小规模的弦乐独奏,可以说Qp400表现中规中矩,没有激情四溢,也找不出很失败的地方,但是细听起来也不是监听那种,存在一定自己独特的声音在其中,相信能有不少古典烧友喜欢它,总体素质和我对比的四只耳机相当,只是驱动稍显困难。值得一提的是,我听过的几乎所有德奥耳机都是古典高手,只是风格不同罢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企业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