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欧普等国际知名照明企业纷纷伸来橄榄枝,国内某大型企业也提出合作意向,风险投资机构更是闻风而动……位于张渚镇LED产业基地的江苏晶正电子有限公司成立只有短短5年,但其发展前景却为外界所看好。企业负责人汪治兴对此很“淡定”,因为他有着更高的目标:5年内成功上市,为张渚这一全国最大的LED数码产品生产基地点燃一盏奋进之灯。
抛弃贴牌,不为他人作嫁衣
贴牌加工是企业发展的一个低级阶段,要想向高级阶段转变并获取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必须进行品牌经营。纵观晶正电子的成功之路,注重品牌创立始终贯穿于发展全过程。
近年来,矿产资源丰富的张渚镇告别传统建材产业,重点扶持培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已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LED产业,并迅速成为了国内知名的LED产业基地。虽然有多个LED电子产业的“小巨人”,但由于缺少叫得响的品牌,张渚的众多LED生产企业大多是为他人作嫁衣——贴牌加工。
“一个LED灯珠的直径以厘来计算,但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而产生的赔偿却要以千甚至是万来计算!”汪治兴用一个直观的事实,阐述了本土LED电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2000年毕业于南京体育学院的汪治兴有着这么一股“蛮劲”。刚毕业时,他接手了父母经营的张渚大世界饮食娱乐中心。当时中心投资达800余万元,设施豪华,生意兴隆,经营状况良好。但是汪治兴却想在更广阔的世界闯一闯,并最终选择了投资张渚镇特色项目LED产业。他还有着更宏伟的目标——要告别贴牌,为张渚这一全国最大的LED数码产品生产基地点燃第一盏自主品牌之灯。2004年,汪治兴住进了广州一家LED企业的宿舍,成了这家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而一年多后,晶正品牌诞生了。
持续投入,做大品牌做强质量
在市场竞争中,质量和品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断增加自主创新投入,是企业规模扩张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基础要素。连续三年中,晶正电子自主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约10%。
2006年初,一家新的LED生产企业在金张渚工业园破土动工。在广州“潜伏”一年多,汪治兴“学成”归来,他带回来的不仅是高薪挖过来的技术厂长,还有先进的质量管理和品牌经营理念。
虽然初创时企业只有50多名员工,但汪治兴充分实践自己所学,使企业快速成长,当年实现销售2000余万元,晶正品牌逐步被经销商认可。
汪治兴认为,一个品牌在树立之初不仅需要过硬的质量,也需要经营者超人的付出和慧心推广。当晶正第一批LED彩虹管下线时,他拿着样品和宣传材料,背着挎包奔波于全国各大灯具市场,最多时一天跑7个省会城市。同时,他还邀请各地的意向性客户来企业参观考察。一流的管理、诚恳的态度使晶正品牌逐步被市场所接受,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在掘得第一桶金后,汪治兴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他先后与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50多人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自2006年,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为8%,之后,该数值一直保持在10%左右,产品质量和产量得到不断提升和扩展,通过国内国际大型灯具展会,晶正电子一举打入了东南亚、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转型扩张,适时启动上市计划
可以预见,照明企业未来会有一个“大洗牌”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做“洗牌者”就会成为“被洗牌”的对象。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
晶正电子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际国内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眼球,更为企业进一步扩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这正与汪治兴的规划不谋而合——晶正要持续发展,就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
目前,国际照明行业已经完成洗牌,只剩下了几个巨头企业。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光电企业未来必将同样迎来一个“大洗牌”的过程,届时,中国大型光电企业可能只剩屈指可数的几家。“晶正已经拟订了5年上市计划,一来可以缓解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二来可以使企业继续向多元化转型。对于上市,晶正关注的不是简单的融资方法,而是坚持低负债、高增长的方式,让更多的投资者看到稳健发展的晶正。”汪治兴认为,上市已成为企业转型发展中必然要走的一步棋,这步棋早走比晚走好,晚走比不走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