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首支开放型立体声hi-fi耳机hd-414,以其佩带舒适,音质表现自然和价格优势,体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技术性,并且创下了数百万只的销量。这个奇迹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著名厂商,都希望能同sennheiser合作并取得“open-air headphone”认证,不过后来只有sony公司以其walkman的优势得以通过。
60年代是sennheiser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年代,md421取得了全球性的成功。早在1965年,法国总统查尔斯戴高乐访问德国的演说,就是通过md421向全世界发布。从此,这只话筒领域的里程碑产品销量一举突破35万只。
sennheiser作为电声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创业精神也为其他同行树立的榜样。面对来自海内外的各种商机,fritz sennheiser依然坚定不移地开创电声事业,这是他的骄傲。sennheiser的工程师力求研制毫无修饰的hi-fi系统,坚持“a specialist for specialists”的商业信条,并将“defining sound”的设计哲学贯彻始终。
随着电视进入千家万户,观众的期望越来越高,影视明星和制作人对器材的要求也更加苛刻,然而sennheiser产品在高可靠性和视觉两方面都满足了他们的特殊要求。同时,他们还研制和推广一种便于摄象机上使用的强指向性电容枪式话筒,为音视频的同步录制带来了极大方便,这种首创很快被全世界的电视演播室和录音棚广泛采用,甚至好莱坞的电影录音棚也必须依赖sennheiser产品才能满足他们的艺术要求。mkh16枪式话筒已作为60年代电影录音的标准设备。这为sennheiser产品走出德国,威震全球奏响了前奏。
在好莱坞,几乎集中了世界上一流的电影专业人士,他们的技术要求往往让人生畏,谁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谁就可取得全球胜利,这几乎是一条“黄金准则”。多年来好莱坞影片那优秀的电声质量只能是sennheiser的杰作。正因为如此,mkh816超心型强指向性话筒在1987年获得“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工程技术奖,即著名的oscar奥斯卡奖。
oscar奥斯卡工程技术奖肯定并宏扬了sennheiser的技术权威,获得这种殊荣的首要条件是麦克风必须满足非常严格的数字录音技术需要。因为模拟录音技术中不可排除的干扰噪声及失真容易掩盖话筒的不足,而在数字录音中,话筒的稍许弊露也会暴露无遗。正以为mkh816产品具有无限低的本底噪声,能在高噪声环境和远程录音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音响细节分辨入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举世瞩目的奇迹。
70年代末,sennheiser工程师在sk1007无线系统的基础上推出了新产品,之后受托设计德国z-df的专用电视台工程,当时德国邮政局批准450-960mhz作为zdf的专用频段,1981年,sennheiser成功地提供了样机。当时sennheiser在无线传输技术方面取得成功,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突破:
(1)hidyn plus降噪系统研制成功,使信噪比和音质取得了空前提高,这项技术也用在后来的rs8无线耳机中。
(2)采用多通道分集接受技术,使几套无线话筒同时使用也有很高的可靠性。
(3)新开辟的频道获得批准。
zdf工程成功开创了70年代末期无线传输技术的新纪元,sk4031手持话筒是现代rf技术的先锋,sk2012腰挂式发射器和em1036接收机至今还广泛受人青睐。后来采用pll技术与hidyn plus发展起来的skm5000无线系统已成功问世。
随着rf无线话筒的发展,人们也渴望无线耳机的诞生,然而当时没有获批更多的频段。不过低廉的红外发光二极管为这项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从1976年第一套红外耳机hdi/si406的诞生到1993年世界上首套数字红外线耳机is850的问世,hi-fi红外技术登上历史巅峰。
针对飞机驾驶室既是高噪声环境,而又对安全条件要求很高的情况,sennheiser工程师发明了noisegard抗噪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将噪声相位反相180度,与电子系统产生的抗噪声anti-noise相互抵消,这样噪声至少减少10db。时至今日noise gard都还是sennheiser的专利技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资讯热度榜
+ 更多企业访谈
+ 更多慧聪原创
+ 更多技术文章
+ 更多工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