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

河南电视台《梨园春》主持人庞晓戈捧回“金话筒”

一年一度的金话筒奖可谓中国播音主持界的盛会,在这场盛会中,全国各地的“名嘴”欢聚一堂,最“能说会道”的10人还能拿到金光闪闪的“金话筒”,要知道,这可是全国播音主持人的最高荣誉。12月15日晚,在天津举办的“2008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晚会上,河南电视台的“名嘴”庞晓戈旗开得胜,为咱河南捧回了个“金话筒”。

●河南电视主持人首获此奖

金话筒奖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1997年,该奖被纳入广播电视界最高级专家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奖”。12月15日晚,《梨园春》主持人庞晓戈手中的那个“金话筒”对于河南电视人来讲,可谓弥足珍贵,因为这是河南电视主持人获得的首个金话筒奖。

据悉,金话筒奖的获得者必须“过五关斩六将”,庞晓戈能在全国范围内获此殊荣,着实不易。另外,河南电视台新闻部播音员吴振宇也荣获了播音主持作品的提名奖。

●功臣庞晓戈感谢“家人”

“这个奖不应该属于我一个人,因为它太过沉重,以我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承载起它的分量。这个奖应该属于河南电视台,属于《梨园春》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属于千万热爱《梨园春》、热爱戏曲的观众。”在获奖后,庞晓戈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再感谢。

“没有《梨园春》,就没有我,就没有我手中的金话筒。”庞晓戈说,她得知自己获奖后,马上通知了《梨园春》栏目组的兄弟姐妹们,让他们一起分享这份荣誉和骄傲。

观众让我不能止步

“每一次是一个新的开始,梦想永远都在前方,与梦共舞,我不能止步”,庞晓戈说她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金话筒奖”对于晓戈来说,是敦促和鼓励,面对这闪光的金话筒,她要在心里对观众许一份承诺,那就是“梦想在前,永不止步”。

◆◆从“门外汉”到“点唱机”,我专业了

在12月15日晚的颁奖晚会现场,庞晓戈很激动,虽然无数次登上过大舞台,但晓戈说她每次还是会激动、兴奋。“毕业后我本想一心做新闻,但1998年正好赶上河南电视台大发展”。和《梨园春》结缘,庞晓戈说很偶然。“当时全国的卫星频道都在大力打造大型娱乐节目,河南台也打算重装改版自己的本土特色栏目《梨园春》。我当时在台里文艺部工作,结果就被栏目选中了。”庞晓戈说,当时《梨园春》对主持人的定位是“一老一少、一快一慢、一庄一谐”,于是庞晓戈和倪宝铎这对黄金搭档就这么诞生了。“我还记得第一次登台直播的时候,虽然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还是非常紧张,生怕说错话,记错词儿。”庞晓戈说起初入行时的青涩,不住地感激给予她很多帮助的搭档倪宝铎。“那时,我还是一个说起河南地方戏来只知道常香玉、马金凤及花木兰、穆桂英的门外汉,几乎是从零开始摸索的。”晓戈说,她现在对戏曲艺术虽然不能说精通,但已经“入门”了,10年的时间,让晓戈这个门外汉变成了朋友口中的戏曲“点唱机”。

◆◆从“奔跑团”到“金话筒”,我成长了

说起手里的“金话筒”,晓戈立即开始讲述《梨园春》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每件事。她坚持说,这个奖是属于他们“全家人”的。《梨园春》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是晓戈的战友加伙伴。

庞晓戈用“奔跑”来形容自己以及《梨园春》整个团队目前的状态,“‘金话筒’是这个一直在‘奔跑’的团队用他们对电视的热爱、坚守、责任和付出换来的。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强大团队支持的主持人怎么能够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

《梨园春》从1998年改版到现在已经整整10个年头,10年来,在飞一样的生活节奏中,《梨园春》居然能保持长期不变的高收视率,这简直是个奇迹。庞晓戈对这个奇迹这样看:“虽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梨园春》只有我和倪老师,但在我们身后,还有编导、舞美、灯光、导播、摄像、剧务等众多为观众服务的电视人,我只是把大家的辛勤付出展现在观众面前。正是有我们这个一直在奔跑的团队,才能让《梨园春》始终处于飞的状态,始终不落在观众的眼睛后面。”

◆◆从“名主持”到“自家人”,我淡定了

感谢完自己的团队,晓戈说其实还有一群人更值得她去感谢,那就是与她荧屏相隔的广大电视观众。说起观众给予自己的关爱,晓戈显得既快乐又感动。“《梨园春》的观众太好了,好到让你时常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而对不住他们对你的好。”晓戈说完这句绕口令一样的话,自己也呵呵直笑,她说自己一提起观众就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你知道吗?有一位商丘姓张的观众,几年如一日地给我写信,他每次看完《梨园春》后,都要用短信息发来一首诗。这些诗要是都打印出来,恐怕得有厚厚一摞了吧。”

晓戈幸福地表示,还有很多人像这位观众一样,无私地、时时刻刻地给予她关心、支持、帮助还有批评。“所以每次站在舞台上,我都用心去主持节目,都想把我最最好的一面奉献给关心、支持我的观众。我在不断努力,突破阻隔我们的荧屏,让我和观众能够心连心地沟通,让我能变成他们的‘自家人’”。

《梨园春》总制片蒋愈红盛赞晓戈——

这奖舍她其谁

“聪慧、平和、朴实、敬业、勤奋……”蒋愈红说起庞晓戈时全是赞美之词。“哈哈,不是我夸她,是她真的这么好,我们共事10年,处得就像自家姐妹一样,我们整个栏目组就像个大家庭”。

她已经获奖无数

蒋愈红说,庞晓戈来《梨园春》10年,简直是个得奖专业户。“一个是我们这个平台好,一个就是晓戈的自身条件好,她不得奖那谁得呢?”不过蒋愈红表示晓戈平时很低调,在栏目组是个“没那么多事儿”的人,得奖了也不会张扬。“这回要不是“金话筒”实在珍贵,她原本也不想张扬”。

她从来不知“满足”

“一直到现在,每次直播前,晓戈和老倪都早早地就来了,站在舞台角落里,俩人反反复复地对词儿,一遍又一遍。”蒋愈红说,大家看到舞台上晓戈的“信手拈来”,其实都是背后艰辛付出的结果。“她不满足,一直在充电、学习,平时很注意自己知识的积累和储备,真的让人敬佩。”蒋愈红说,庞晓戈这尊“金话筒奖”拿得应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企业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