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

专访胡妙胜教授:任何技术都有可能在舞台上出现

音响灯光网_hczyw慧聪网_专业音箱_舞台灯光_会议系统_话筒麦克风_展会买团 2010-11-24 18:10 来源: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来源:刘小建

2010年6月4日,薛殿杰舞台美术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院团、电视台、高等院校以及地方舞美协会的100多名专家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借此机会,我们采访了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胡妙胜教授。

专访胡妙胜教授:任何技术都有可能在舞台上出现

上海戏剧学院胡妙胜教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记者]胡老师,您好!请您先简单阐述一下您对薛殿杰老师的评价?

[胡妙胜]薛殿杰的舞台设计总是具有独创性,他的一个作品就是一扇窗户,让你看到舞台设计新的可能性,他的一系列作品让你看到了舞台设计新的远景。薛殿杰对中国舞台美术的影响不限于他的作品,尤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中国舞台设计处于转型期,从他的论文中所表述的,以及他的舞台设计作品所显示的舞台设计的新观念,对整个一代的中国舞台美术家产生了难以泯灭的影响,为中国舞台设计从一元论走向多元论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记者]在您看来,怎样的舞台设计作品才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胡妙胜]要看成功含义指什么。因为咱们有很多舞台美术家都很成功。从艺术上来讲,成功的作品需要创新。但作为业务运作上,成功只是从商业角度来看,他们赚到了钱,但在艺术上没有任何的创新,仍然沿用着一个老套路。比如说现在的晚会的舞美设计,全是一个套路,你用我用他也在用,大家看了可能到了厌烦的程度,所以只能说是业务上的成功。

好的艺术家还需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不超越自己,就没进步。别人用过了我就不用,这才是超越,人们一看就知道这跟别人不一样,才会永远记住他。现在我们太多的依赖于一种技术,比如说LED这种技术,大量的投资老一套的东西,看上去眼花缭乱。不过,也可以说他们成功,他们的成功仅仅是商业运作上的成功,满足了商业的需要,但在艺术上并不是成功的,我们没有从中发现什么新的东西。

[记者]胡老师,您作为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对于培养新一代舞台设计师,您对现在中国舞台美术教育有什么看法?

[胡妙胜]中国舞台美术教育的特点是专业分的太细。在美国或其他国家,他们学院的戏剧系不分专业,而是表演学一点,导演学一点,戏剧文学学一点,舞台美术也学一点,后来觉得自己喜欢做舞台美术了,在读硕士的时候就会学的很专。而在中国,就一下子变成专业很封闭的状态,把舞台美术分灯光、服装等等。这样的话,知识结构就有一定的缺陷,缺乏灯光、服装的知识,尤其是表演的知识也很缺乏。会画画不等于会舞台美术设计。

[记者]胡老师,如果都学一点,那都学不专!

[胡妙胜]现在大学本科并不是在培养专家。从现实中来看,上戏和中戏的学生毕业之后做自己专业的并没有几个。现在反过来问学生为什么要考戏剧学院,他不一定因为喜欢才会考戏剧学院。就拿上海戏剧学院来说,觉得拿上海戏剧学院的文凭还可以,就进了这所学校。我也同意“没有什么专业改行不改行”。现在舞美设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不做舞台美术,真正想做舞台美术的还需要自己的努力。所以专业方面还是不要看得太重了。

[记者]胡老师,作为年轻一辈的舞台美术设计师首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胡妙胜]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比较高的艺术情趣,同时还需要知道有效的努力途径,如果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就要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要懂得什么方法才算有效。所以我反复跟我同学讲,我并不期望他们将来都做舞台美术。但通过学习舞台美术,就能对其他的工作就有很好的帮助,就拿世博会来看,怎么调动人们积极参观,怎么一个路线,整个外观给人们什么样的印象。中国馆是那么的严整。其他国家的呢,卢森堡的展馆外观,坚着角,上面来个变形,一翘,一下就活泼起来了;英国馆给人种轻松的感觉。然后是怎么组织观众、行程的路线、空间的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舞台美术的范畴。

[记者]胡老师,现在很多年轻的设计师担心,尤其是从学校毕业没有社会经验,他就觉得作图、了解材料是最重要的事情。您认为在学习舞美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胡妙胜]在美国,他们刚开始讲舞台设计的时候,就教学生怎么处理镜像空间,遇到具体剧目的时候,都是自己处理,自己动手,自己演,自己做景片。而我们就仅仅是画画图,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自己基本不动手。对于材料,还是需要掌握现在市面上正流行什么新的材料,有什么性质的材料。我们学校学生做模型的时候,他们就特别注意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在制作中正好需要这样的材料,能创造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通过画是画不出来的。比方说我做的《雷雨》,营造树林的感觉不要去画,而是需要什么样的材料能表现出树林的感觉。

我现在都不懂什么是LED呢。在这方面肯定是那行业的人比我的知识多了,价格怎样,技术上有什么要求,它是跟科技结合在一起的。任何技术都有可能在舞台上出现,如果你发现现在激光技术很好的话空中投射一个图像,这个图像是立体的,这儿看是这样,那儿看就不一样,如果能做到这个水平的话,舞台上完全可以用啊。现在咱们看激光还是平面的,真正立体图像从不同角度看都是不一样的,这一改就有创新的可能。这就需要综合知识,不光是戏剧文学,美术,还包括科学技术。科技这方面不一定是专家,只要了解就行。

现在上戏,都有一个实习期,我们舞美设计的学生自己排戏,自导自演,自己做设计,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表演差一点没有关系,我们只要稿舞台设计很精彩,别人不会怪我们。但是呢,他们从中体会到了表演是怎么回事。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人物介绍

胡妙胜1936年生江苏无锡人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专业领域为戏剧理论和舞台设计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5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1989)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理论部部长

曾两次参加四年一次的布拉格舞台美术展

2005年出版个人画册—《上海美术家画库:胡妙胜》

舞台设计的代表性作品:

《年青的一代》《雷雨》《泰特斯·安得洛尼克斯》《亨利四世》《清宫外史》等

学术专著:

《阅读空间一舞台设计美学》

——荣获2003年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当代西方舞台设计的革新》

——荣获第一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

——荣获文化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戏剧演出符号学引论》

《戏剧与符号》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企业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