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

今天我们看到的剧院是怎么变迁来的?

01

欧洲古剧院变迁

古希腊 - 21世纪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且古希腊辉煌的时间较短,因此现存的古希腊剧院案例不多,大多分布在希腊本土以及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古希腊的剧场起初多为圆形,后来发展成大半圆形。剧场的中心是合唱席或乐池,前面是比较简单的舞台。古希腊的剧场一般都是露天的,包括三个部分:乐池(或主厅、舞池)、景屋以及观众席。乐池往往位于建筑的中央,通常也作为舞台,是一个周长为150米的圆形区域。乐池是演员表演和歌队吟唱的地方,也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乐池中央往往有个祭坛。在乐池后面是一个名为“景屋”(skene)的矩形建筑,意为“帐篷”或“棚屋”。景屋的功能相当于是古希腊剧场的后台,在这里演员可以换服装和面具。环绕在乐池周围的坡形结构就是观众席。观众席通常依小山坡的坡度建造,观众们坐在整齐排列的长椅上观赏表演。古希腊的剧场通常只能建造在形状适宜的山坡上。这些剧场通常是开放式的,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的其他人,包括演员和歌队,以及剧场四旁的风光。

▼ 古希腊剧院(西西里)▼

今天我们看到的剧院是怎么变迁来的?

古罗马的剧院布局继承了古希腊的风格,此类罗马剧院有很多保存下来的案例,大量散布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国境内。有很多剧院至今仍保存完好,例如法国奥朗日的罗马剧院,至今仍然在上演演出。到罗马时期,从观众的视听效果考虑,剧场逐渐改建成扇形。扇面地带是观众席,座位少则二三十排,多则上百排。座位之间有通道,便于观众进出或走动。在大型的或比较讲究的剧场,座位下面安放着用黄铜或灰陶制作的共鸣器,以改善剧场的音质条件。普通观众席前面是贵宾席,贵宾们坐在各式各样的活动椅子上观看演出。贵宾席前面是宽大高耸的舞台。舞台后面是化妆室。化妆室面对观众的墙面上绘制、镌刻着一些演出的画面,成为演出的布景。这种剧场建筑形式,为欧洲后来戏剧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古罗马剧院(奥朗日)▼

今天我们看到的剧院是怎么变迁来的?

此外在剧院的基础上,古罗马人还升级并设计出了环形的斗兽场,这是现代足球场的原型。在古罗马的中大型城市,古剧院与斗兽场是城市的基本配置。特大型城市还有跑马场,可惜由于体量过大,现存的保留完好的跑马场已不多见,土耳其地中海沿岸还有少量小型跑马场遗存,大多已经改造成花园或城市广场(如罗马和伊斯坦布尔)。

▼ 古罗马斗兽场(尼姆斯)▼

今天我们看到的剧院是怎么变迁来的?

▼ 罗马城市模型(约公元3世纪)左上角为剧院,左下角为跑马场,右下角为斗兽场▼

今天我们看到的剧院是怎么变迁来的?

在16世纪伊丽莎白年代,英国出现了文艺复兴前期的环形歌剧院,环形歌剧院为古典露天歌剧院的最后黄金时期,属于露天歌剧院向室内歌剧院的过渡形式。此时期的诸多著名文学家创作的剧目在此类剧场演出,最著名的是莎士比亚。该类剧院演出时,不仅座位席上,舞台下方也会站立很多观众。英国的环形歌剧院多为木质结构,观众席呈圆形环绕舞台,有多层结构。较希腊罗马剧院相比,容量小很多,只能容纳约1000人,而大型的罗马剧院可容纳万人以上。

▼ 伦敦斯旺剧院(1597年)▼

今天我们看到的剧院是怎么变迁来的?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室内的歌剧院,此类型歌剧院风格一直沿用至今,是当今歌剧院的原型。奥林匹克剧院(Teatro

Olimpico,意大利维琴察),建于1580-1585年,是仅存的三座文艺复兴剧院之一。舞台的背景依然模仿古罗马舞台,舞台布景具有视觉陷阱效果,安装于1585年,是现存最古老的舞台布景。

▼ 奥林匹克剧院平面图▼

今天我们看到的剧院是怎么变迁来的?

▼ 奥林匹克剧院内部▼

今天我们看到的剧院是怎么变迁来的?

在奥林匹克剧院之后,随着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和流行,欧洲各国相继开始建造更大、更华丽的室内歌剧院,并大多以巴洛克或洛可可风格装饰,配有大量精美壁画。歌剧再次成为人们主要的娱乐、社交场所,大量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涌现,随着古典音乐一起,近现代歌剧院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869年)▼

今天我们看到的剧院是怎么变迁来的?

到20世纪中期,以包豪斯为首的现代建筑的涌起,剧院的风格进入到新的阶段。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使用,歌剧建筑更加多样化,结构更加复杂和前卫,内饰大多采用简洁线条,摒弃了复杂的装饰浮雕和壁画。作为城市的地标建筑,歌剧院不断追求新式、前沿的造型。

▼ 汉堡易北爱乐厅(2017年)▼

今天我们看到的剧院是怎么变迁来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企业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