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议技术领域,传统有线系统常受限于复杂的布线工程,而无线电波传输(如蓝牙、Wi-Fi)虽便捷,却面临信号干扰和易泄密的双重挑战,如何实现无线化与高保密性的平衡,成为行业亟待突破的难题。2008年,深圳台电(TAIDEN)凭借自主研发的会议系统核心芯片,推出dirATC-数字红外音频传输与控制技术,一举打破国际技术垄断,重新定义了无线会议系统的安全性与音质标准。
dirATC技术以红外传输为核心,通过数字编码、数字调制,将语音信号和数据转化为1~8MHz频段的红外信号进行传输(该频段避开了常见电磁干扰源,兼具传输效率与稳定性)。这一数字化处理方式不仅实现了多路音频与数据的双向传输与控制,更融合了数字化、无线化和红外传输技术的优势。
CD级音质
dirATC-数字红外音频传输与控制技术确保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高保真度,实现20Hz~20kHz超宽频响,信噪比大于90dBA,总谐波失真小于0.05%,为用户带来CD级的完美音质体验。
超强抗干扰
相较于传统模拟红外技术,dirATC-数字红外音频传输与控制技术通过数字化处理显著提升了抗干扰能力,不受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高频驱动光源的干扰,即使在阳光直射的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保证了音频信号的纯净和稳定。
私密安全
由于红外信号无法穿透墙壁或天花板,不同会议室的音频信号天然隔离,形成“空间锁域”效应,极大降低跨房间窃听风险,为会议内容提供独立且安全的传输环境。
灵敏便捷
红外麦克风在会议室之间使用时无需对频,即开即用,设备数量可灵活扩展,适配从小型会议室到千人会场的多样化需求,显著提升了设备部署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
会议系统方面,dirATC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数字红外无线会议系统和数字红外同声传译系统,广受联合国总部秘书长会议室、世界银行总部、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国家会议中心等高端会议场所青睐,为各类高端会议提供了保密、保真且无干扰的音频传输解决方案,满足了不同规模会议的需求。
数字红外无线会议系统
数字红外同声传译系统
在教育领域,dirATC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数字红外无线教学扩声系统,装备了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的众多高等院校及中小学,为师生营造了清晰、自然且无干扰的教学音频环境,极大地提升了教学互动与效率。
数字红外无线教学扩声系统
TAIDEN
dirATC技术以自主研发为驱动,印证了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深远影响。其“安全、保真、灵活”的特性不仅重塑了全球会议体验,更以“会芯”为支点,推动中国智造从技术追随者向国际标准引领者的跨越。这一突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胜利,更是中国在全球高端制造领域体系化的缩影。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资讯热度榜
+ 更多企业访谈
+ 更多慧聪原创
+ 更多技术文章
+ 更多工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