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

电视及照明市场应用暴增 LED产业大丰收

音响灯光网_hczyw慧聪网_专业音箱_舞台灯光_会议系统_话筒麦克风_展会买团 2010-09-10 18:26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来源:孙燕飚

LED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稳定。在LED芯片需求大幅增长的环境下,公司不断扩充产能,业绩在2010年上半年实现了快速增长,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毛利率提升至43.5%,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

天津三安正式投产,产能

扩充1.1倍。公司在2009年度非公开发行3150万股募集资金约8亿元投资建设天津三安LED项目,目前已经正式投产。

公司已经形成厦门、天津两大产业基地布局,合计拥有37台MOCVD设备。

通过定向增发投资安徽三安光电。公司于奇瑞汽车合资成立了芜湖安瑞广电,将主要从事LED封装、汽车照明灯具等业务。在公司与芜湖市政府签订的LED产业化合作协议中约定项目总投资120亿元,购置MOCVD设备200台,其中一期60亿元,购置MOCVD设备100台。

目前公司已向国外设备商订购MOCVD设备107台。项目预计达产,达产后将形成年产超高亮度LED红、黄、蓝、绿光外延片530万片,芯片1,170亿粒的生产能力。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国内LED企业众多,同时要面对海外企业的竞争。技术风险,LED技术壁垒较高,国外领先厂商通过专利屏障保持竞争力,公司需要在研发不断投入。(宏源证券)(孙燕飚)

同方股份:长期看点仍在LED和三网融合

受到设备供应商延迟交货的影响,公司的LED芯片生产线达产要到年底或明年年初。我们认为,2011年公司将打造完成LED芯片、背光模组、照明应用全产业链,并实现大规模投产,盈利点上实现多元化。三网融合方面,我们认为公司在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IPTV管理运营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与广电系统的长期合作有利于未来公司更多地参与到IPTV的运营中来。且百视通上市的可能性较大,有望带来较多的投资收益。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未来3年的EPS为0.67、0.88和1.09元,对应8月27日收盘价,PE分别为35、27、22倍,维持"买入"评级。(湘财证券)(孙燕飚)

士兰微:看好公司LED业务前景,静等分立器件业务爆发

产能快速扩张的LED业务目前,公司专注于户内、外LED彩屏市场,其中以蓝绿光LED芯片为主。此外,虽然高亮度红光芯片已经研发成功,但公司目前并没有批量生产计划。之所以没有大批量生产的原因,我们判断主要是因为生产蓝绿光LED芯片和红黄光LED芯片从生产设备到技术工艺均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公司已经具备70-80lm/W白光LED芯片的生产能力,但更高亮度的白光LED芯片依然在研发进度中。高亮度白光LED芯片能否研发成功决定了公司未来能否进入平板电视背光源和照明领域。除去户内、外LED彩屏市场,公司更看好照明领域中的长明灯市场。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企事业单位只需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就能收回购买LED长明灯的成本,所以相对于通用照明LED灯,LED长明灯更容易在照明领域中推广。

总体上,我们对公司未来几年的LED业务增长前景充满信心。从10年中到11年初,公司新预定的8台2英寸的MOCVD将陆续到货。因此,公司明年将逐步释放新增自产外延片的产能,降低对外购外延片的依赖程度,从而提升LED芯片业务的毛利率水平。据我们了解,目前公司自产和外购外延片的数量各为50%,并且自产外延片的成本仅为外购外延片的50%。另外,公司也将利用本次定向增发的募投项目新增72亿粒/年左右的LED芯片产能(目前公司LED芯片产能为66亿粒/年左右)。通过降低外延片对外依赖程度以及新增LED芯片产能的双重因素作用下,我们预计明年全球LED产业即使出现短期行业不景气导致LED芯片售价大幅下降20%-25%的情况下,公司11年LED业务至少能保持15%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决定公司LED芯片产能的关键因素并不是有多少台MOCVD,而是公司对下游LED户内外彩屏未来需求的判断。因为生产LED芯片的中后道设备和工艺与公司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业务具有相当高的相通性,换言之,若未来几年LED市场持续火爆,公司可以将用于生产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的生产线通过改造用于提升LED芯片产能。虽然公司拟通过定向增发,将目前只有1.25万片/月的外延片产能扩充到6万片/月(新增4.75万片/月),但是若期间出现自产外延片无法满足LED芯片产能需要时,公司依然可以通过外购外延片方式增加LED芯片产能。另外,公司自产外延片的成本仅为外购外延片的50%,因此公司加大自产外延片比重将能直接提高LED芯片业务的总体毛利率水平。(浙商证券)(孙燕飚)

四川长虹(600839):户内户外相关LED产品.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四川长虹通过推进龙腾战役,平板电视销量同比增长67%,LCD电视和PDP电视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通过海外品牌根据地建设,澳洲市场和欧洲市场长虹品牌彩电销售呈现大幅增长,其中澳洲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70%,欧洲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0%。

四川长虹表示,报告期内,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以“创新实现商业价值”为方向,从产品、技术、工程三个纬度,围绕技术成果产业化开展工作。报告期内,“数字电视嵌入式系统开发及产业化”、“三屏融合服务平台技术研究与开发”、“3D立体电视研究”、“智慧家庭概念产品”等公司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进展顺利。在产品销售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公司对产品结构进行了有效调整,PDP电视等明星产品毛利率有较大幅度上升;公司通过启动“尖刀行动”和专卖店建设,加大对三四级市场的渠道与服务支持,同时借势世界杯推行“3D欧宝丽,一起视界杯”促销活动,深入推广“以旧换新”的惠民行动,进一步提升长虹电视品牌形象,扩大产品销售规模。

四川长虹还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工程”、“家电以旧换新”等产业振兴政策,持续提升公司整体竞争能力,因此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孙燕飚)

大族激光:以外延式扩张迅速布局LED产业链

通过外延式扩张,大族激光整逐步完成LED产业链的布局。

若为大族激光LED板块作一幅布局图,良好的产业链接效应将跃然纸上,各子公司贯穿一线,前后相继有条不紊。前段是司职于LED封装设备的大族光电,之后是专注于LED封装的国冶星和路升光电,然后是从事LED应用的元亨光电。旗下各子公司几乎覆盖了除LED外延和芯片外的全部产业链。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司的LED业务发展模式与激光印刷业务发展模式类似,预计公司未来还会向LED产业链上游——外延和芯片制造业务延伸。由于LED产业在未来比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公司若能实现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必将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近年来,大族激光已基本完成了在激光加工设备领域的大规模投入,现在产能和营销网络都日趋成熟。因此公司向其他领域寻求发展扩张是必然之举。记者从公司获悉,2007年以来,公司加大了对于LED新光源和新能源产业的产品开发和投资,并采取了从LED中游封装测试装备切入元器件生产延伸的策略。目前公司通过外延式扩张,已经拥有LED封装和LED应用业务。在短短两年间,便已基本完成产业链在封装领域的布局。目前,公司控股、参股的LED企业达到四家。

公司以大族光电为行业切入点,通过收购和增资的方式,先后控股了国冶星光电子、路升光电和元亨光电,股权比例分别为51%、100%和51%,从而逐步介入LED显示及高功率照明器件的封装、系统及组件设计、生产领域,下游应用涉及户内外显示、交通信号灯、灯饰照明、汽车灯具、城市亮化等领域。

公司2007年成立的控股公司大族光电专注于LED封装设备的研发。从事LED全套自动化封装设备的研发及生产,公司自主研发固晶机、焊线机、分光分色机、编带机、激光划片机等系列设备具备国内技术领先水平,大部分设备系列已实现批量销售。研究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大族光电正进行LED焊线机的自主研发与测试,如能顺利推出并量产,将使公司成为国内首家LED全套封装设备提供商。

四家企业中的国冶星与路升光电均为LED封装企业,在技术、产品和品质管理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最具竞争力的LED制造商之一。两家企业可提供LED全系列光电产品,其点阵模块产品销量居全国首位,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手机、交通、广告、银行、城市亮化、节能照明等领域。客户包括韩国LG、三星、DAEWOO、日本JVC、格兰仕、格力等,已获得国内高速铁路灯光信号系统建设的订单。

有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公司控股的元亨光电主要从事LED室内、户外显示屏及半导体照明电器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2009年1-10月销售额为5315万元,净利润212万元。2008年和2009年销售净利率均为4.0%。目前元亨大力开拓工用照明产品的研发与销售,通过专业的研发团队已开发出工矿灯、隧道灯等多项产品。(孙燕飚)

方大集团:囤积专利抢占LED产业高地

记者近日从方大集团获悉,公司已形成一条从LED外延片、芯片、封装、荧光粉到半导体照明工程应用产品开发、制造直至终端市场推广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是我国在半导体照明领域专利拥有量最多的企业。

方大集团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包括半导体外延片、芯片、封装及各种LED灯具、LED泛光和景观照明系统应用等。据介绍,半导体照明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

记者了解到,方大国科公司在我国首先研制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高光度半导体发光芯片,是我国为数不多掌握半导体照明和LED日光灯关键制造技术的企业,目前已在半导体照明领域有14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8项,是我国在LED领域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代表了我国半导体照明技术与产品的最高水平。

LED照明系统首次应用于地铁车站,也出自方大之手。去年,深圳市方大国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广州地铁2号线磨碟沙站和天津地铁1号线土城站照明系统改造工程,改造后的站台照明系统全部采用方大国科公司生产的LED日光灯,这是世界上地铁车站首次采用LED照明系统。除应用于天津与广州地铁站台以外,方大LED日光灯已在深圳市盐田区政府、企业车间安装使用,并批量出口到英国、印度等国家。

有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全国已经有28个城市规划了地铁项目,规划的地铁项目超过了250个,LED日光灯照明系统应用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途。

记者获悉,方大公司研发的LED“功率型芯片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进展顺利,能够大幅提高半导体照明芯片发光效率,实现节能效用,该项目已获得2009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孙燕飚)

德豪润达:砸60亿打造大型LED产业基地

总投资达60亿元的芜湖德豪润达LED产业化项目年初上马。该公司董事长王冬雷表示,德豪润达将在未来18个月内建立起一个覆盖LED照明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大型LED光电产业基地,一期投资主要包括LED芯片、封装、照明三大项目的制造及销售,建成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将达到32亿元。

华丽转身?

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小家电供应商之一的德豪润达,凭借多年积累的小家电行业的经营经验、技术优势、以及设备优势进军LED制造,是华丽转身还是优势延续?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对此,王冬雷表示,“德豪润达将LED作为主业之一不是什么华丽转身,因为我觉得LED与小家电一样属于电器行业。”他认为,LED和小家电的工序其实很接近,都要包括注塑、做压、表面梳理等等,所需的原材料也是塑料、电铜电线等,连控制系统也没多大区别。王冬雷还表示,LED除了芯片科技含量较高、德豪润达目前暂无自主开发能力外,其他工序对德豪润达来说是驾轻就熟。

据介绍,德豪润达目前的产品研究所拥有300多名设计人员和工程师,涵盖了电子电路、机械、工艺结构、工业设计、产品认证等所有方面,还建立了多个实验室和一个大型的产品测试中心。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德豪润达在小家电领域积累了10年的成本控制经验,是其他LED封装和应用企业所不具备的能力。德豪润达藉此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压缩到更低的水平,而渠道管理能力促进公司交易成本的下降和销售渠道的畅通。以LED室内照明灯泡为例,夏普LED灯泡市价300多元,而德豪润达已经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压缩到50元左右。同时,德豪润达在扬州投建芯片制造厂,保证下游的芯片供应。一旦形成规模,德豪润达将以降价推动行业洗牌。

豪赌LED?

国内LED产业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单说公共照明市场,以路灯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全国是9000多万盏路灯。“如果每个路灯都换成LED路灯,每个路灯的成本是6000元的话,那么这个市场就有6000亿元的潜力,这还不包括中国城镇化道路过程中的新增市场。”

“对我们来说是机会大于风险。”王冬雷表示,德豪润达要打造的LED光电产业基地,将覆盖LED照明产业的产业链上中下游,包括该产业的核心技术领域的芯片制造、切割也将在芜湖进行。基地占地816亩,计划总投资60亿元,第一期投资23亿元,主要包括LED芯片、封装、照明三大项目的制造及销售。其中LED芯片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建成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将达到4.87亿元;LED封装项目计划投资5.7亿元,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将达到19.2亿元;LED照明项目计划投资5.33亿元,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将达到18亿元。

同期,德豪润达将与韩国企业投资100台MOCVD设备,总投资37亿,分三年建设,专门用于生产LED照明上游核心产品——外延片。基地预计在2012年全部建成,并将形成180亿元的销售产值。

蓄势待发

2009年10月14日,德豪润达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LED产业化项目。据悉,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定向增发申请,募集资金16亿左右,逐步建设大型的LED产品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从而扩大德豪润达LED产品生产规模。

行内人士预计,2010年中国整个LED产业的产值将超过千亿元。未来5年,我国也将把半导体照明作为一个重大工程进行推动。德豪润达募投项目实施后,将借助国家环保、节能战略的逐步推进、把握LED行业发展的先机;为公司营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孙燕飚)

方大A: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大功率LED芯片。

联创光电(行情,资讯)(600363):公司列入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全国五大产业基地之一,外延片、芯片及器件应用,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企业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