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报道
6月27日,由慧聪网举办的音响灯光行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舞台灯光专场,国家一级灯光设计邢辛,珠江灯光总裁梁志远,欧玛灯光总经理赵向华,天弘电子夏颖同台探讨“舞台灯光行业在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慧聪音响灯光网主编春晓担任主持。
舞台灯光行业发展迅速 进步与问题共存
春晓:音响和灯光这两个领域有一些不一样,但是我觉得总的来讲,灯光这一块,这些年变化也特别大,比如LED对我们整个行业发展变化也很大。邢辛老师对LED行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想请您跟各位做一点分享。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 邢辛先生
邢辛:LED属于新技术其中之一,比较有代表性。我觉得不管是什么,它也是一种工具,作为使用者当然是工具越顺手、越丰富越好。艺术表现越丰富当然是好事,在好事的情况下,做好艺术好应用的时候,艺术表现和艺术思维上,也容易有点不严谨,颜色可以随时换,现场可能觉得哪个合适就用哪个,打破了艺术构思的严谨性,各种技术都有这个问题。新的技术发展,作为应用者来说,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可控度。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但是时代在变,审美也在变,不是说纯技术为艺术服务了,有些技术发展到本身技术就代表了艺术。过去很长时间技术属于比较缓慢发展过程中,但是短短的几十年来,控制系统也好,灯光效果也好,光源的可控性整个发展突飞猛进,所以技术本身出来就带着艺术,这是咱们这个时代新的特征和新事物。技术做出来以后,本身就是艺术,视觉的色彩、形象这些都可以控制,包括各种灯具,比如演唱会经常用的追光灯,本身就是技术。艺术和技术界限越来越模糊,不要单纯考虑技术,实际上考虑技术的时候已经融入艺术了。
春晓:技术与艺术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除了这个层面,还有市场的需求肯定也在变化,夏总也参与了很多大型项目,在参与的过程中您的感受是什么?
湖南天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夏颖先生
夏颖:我作为一个工程商代表参加这个会议,我走了很多年,也很辛苦,现在工程商非常不好做。这五年我们进入另外一个行业,目前为止我们参与了很多大型晚会,现在在中国电视行业比较蓬勃,不受政府的影响。我们参与很多项目像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云南卫视的节目,还有很多大型活动,预算非常高,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做灯光,“认真”两个字很重要,中国的灯光与国外相距非常小,认真这个字是我们必须要努力的,当然现在也非常难。竞争很激烈,可能像刚才说的,一样的话筒我卖1000块你卖100块,给在座工程商的同行一个提醒,价格竞争是一个开始,远远不是结束。
春晓:现在是微利的时代,利润越来越薄,竞争很激烈,您用了“艰难”这样的词形容,在这样的局面中,您也说到您现在在尝试跨界做原来自己不从事的领域,我也想到近年以来,出现了很多事故的状况,也跟市场的低价有关系对吗?
夏颖:我做工程最关注的就是安全,一个项目聪开始到结束,安全指很多方面,灯光跟音响不太一样,灯光牵涉到高空,我在广州做了一个创意演唱会,当时天上吊了1300个灯,很危险。通过那个演唱会我发现安全看着很简单,经历的时候才会觉得恐怖。像宋多多老师讲的一样,话筒出问题,大家都看得见。灯光可能100个不亮大家都感受不到,但是一个砸下来,人有可能就没了。
春晓:这个话题也值得大家深思,真的需要重视。在我们现在各个层面的规范也好,标准也好,甚至从行政层面也好,这些方面都值得完善。另外一个方面,对于生产的企业来说,刚才也提到很多低价竞争,现在市场环境下,我们企业能不能从管理或者流程,哪个方面对市场做出更多的动作?
广州市欧玛灯光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向华女士
赵向华:说多价格,厂家也很悲哀,现在低价中标是我们最心痛的一件事,使厂家降低成本迎合市场。我个人觉得有一个解决方案,在座很多专家以后再让你们评标的时候,凭本心说,如果你们采取最低价格中标,我拒绝去。
邢辛:我之前评了一个标,有一家价格比别家低一半,最后我就评了0.5分,本来我想评0分。
赵向华:为邢辛老师的行为点赞。作为厂家来说,产品同质化导致价格降低,我们现在说自主创新,国家对专利保护力度不够大,如果发生了专利侵权,在国外很严重,甚至要坐牢。但是我们从执法各方面需要的周期和精力耗不起,在政府层面应该考虑这一点。
企业刚开始如果不走自己的路,不找准自己的点很难发展,知识产权非常重要,自主创新才能生存下去,据我所知,我们行业包括花都区对知识产权的宣传每个月都会有,我们也会派员工参加。希望大家慢慢重视知识产权。
新光源新技术的影响及应用
春晓:在创新这个层面要凝聚更多的力量推动,现在国际上也推出了一些新的光源新的技术,国内企业的引进情况和关注度怎么样?新光源新技术是否会成为灯光企业新的浪潮?
广州市珠江灯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志远先生
梁志远:灯光是复合性技术,现在光源的技术发展推动了舞台灯光的发展,比如LED,六七年前LED做照明都不行,现在照明基本覆盖了。我认为LED是处于替代过程,不是过程,不完全能替代原有的光源,因为原有的光源不断创新延长了生命周期。传统光源技术,能不能再有突破,涉及到光源企业的技术发展,现在光源除了LED光源还有很多好的光源,LED在某一些产品上非常好,可能印证某些项目中有缺陷,现在又搞激光照明,LED光源和传统光源发展,推动了我们行业的发展,有了这些光源,我们产品创新有了新的元素。现在有很多光源,怎么通过创新符合不同市场,满足不同市场,在新的光源应用上,我们掌握了最佳了市场时机。
春晓:说到技术这一块,当时LED对我们行业形成了非常大的变革,邢辛老师,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新光源,从您的角度讲,您觉得它对未来的艺术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还是它只是眼下的一个噱头?
邢辛:肯定不是噱头,技术发展有它的需求,LED灯不光丰富了演出世界、舞台场所,是人类整个社会的进步,从灯光照明来说它也是核心,节约了大量能源、可操控,色彩几乎接近无形的变化。任何一项技术出来,恐怕都没有止境,也许若干年后有一个新光源出来代替了LED。但是作为艺术创作来说,从某种程度上,艺术的观念和艺术总体的表现思维是日新月异地不断变化,不管你是什么工艺,更好地启发艺术创新的原则是不会变的。美学的价值也好、标准也好,社会发展中有约定俗成的美学体系架构,不会因为一个技术出来之后就颠覆人类基本的美学价值,那样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噱头。
灯光产品更新迭代太快 是逐利还是创新?
春晓:现在市场上推出230W、330W、380W等等,产品更新迭代非常大,对夏总来说,产品更新迭代对您是一种帮助还是一种困扰?
夏颖:我觉得都有,一个产品的更新换代又好又非常不好,像您说的230、330这样一直走,我们卖东西卖了,下一波东西什么时候来根本不知道。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讲,我们欢迎新的东西出来。我们应用的产品数量非常大,200、300、400个这样用。作为一个电视节目,对照明的要求不是很高,可能400个就可以了。一些效果灯,从演出角度来讲都可以,厂家可能不停的推出新的东西,这也是一个方向。
邢辛:确实有个细分市场的问题,技术创新更新的速度并不代表艺术上要迅速跟着,就是刚才讲的美学是恒定的。出现LED以前的时代,恐怕光学技术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这几十年已经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舞台作用,并没有说因为技术没有太大的发展,舞台美学就没有发展。
春晓:我们做媒体经常看到工程商反馈是这样的,从音响上面能赚到钱,从灯光上面赚不到钱。在更新迭代的过程中,可能因为不断有新的设备,在引进的过程中,因为产品更新换代的问题,造成在这个过程中因引进来的产品,不到一年又有新的来了,我又要处理了,有这种现象吗?
夏颖:肯定有。像230可能三年前推出来,现在可能都不用了,我的产品就放在慢慢等坏。
著名音响专家宋多多
宋多多(现场做出补充):谈到更新换代的概念,中国跟国际上有很多不同,我们这个行业是高回报短周期的项目,一年之后就是要更新换代,更新换代去哪了?去二线去三线了。细分里面一定要分专业,专业是什么?比如他是电影电视台的录音录像,专业演出是一个级别,流动演出又是一个级别,因此灯光企业生产的产品,一定要跟社会联系在一起。我们现在很多演出,用手机录音录像,演员站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黑的。这都是现在国产灯光的问题,企业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就知道我买的这批灯一年或者一年半光衰的比例怎么样,然后到了周期淘汰到第二线。这种良性循环的体系,实际上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必须要源源不断的生产,因为光衰这个概念有,不像音响,光衰很明显,光衰这个东西可以欺骗肉眼,但是欺骗不了摄像机。我们生产、销售、租赁、使用这几个环节,是不是都遵循这样的环节做的?这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我们是做音响的,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舞台上有40个灯光需要有风机散热,但是对于音响来说,天敌就是风机的声音。我刚刚去山东电视台做演出,全是史诗,舞台上用了很多无线话筒,是诗歌朗诵。上百人的朗诵,第一天敌就是风机。看到灯光,希望里面一定要多用静音的风机,风力不够的时候多加进风,让环境中的凉空气可以进去。还有难道不能想到水冷的方式吗?高压变压器有水冷有风冷,同样我们是不是可以选这个方式?
如何做好灯光售后服务?
春晓:宋多多老师是从使用者角度给企业提建议,慧聪网很多用户反馈给我们,灯光这一批可能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是被投诉得最多的。现在从企业来讲,在管理方面,有什么可以更好地规避这样的问题?
梁志远:对于我们公司来讲,服务是一部分,服务非常重要。可能有工艺上的问题,环境上的问题,错综复杂。本身用户对设备的管理基本维护,也非常重要,之前我们定期给客户做服务,我们有系统专门做。计算机直接对接质检部门,灯光来讲,售后服务非常关键。
赵向华:现在不管我们家还是自己企业定期给客户搞培训,设备在客户手中,简单的问题他能初步地判断解决才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们有要求对客户进行新产品的推广、培训。
宋多多:所有的灯光厂家,只要销售,一定要强制性地加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服从周期,使用5年以上灯光器具的单位,一定是租赁。使用之后第一件事情一定是除尘,对于灯光本身而言散热是最必须的,所有的灰尘对灯光也有损毁,如果形成一个定性的规定,比如一个礼拜必须除一次尘。你自己家里面床底下第一礼拜不大少都有灰尘,灯里面还有风机,怎么可能没有灰尘。不是我们做的有真正误差,最重要的是使用过程中是灰尘的问题,北方地区灰很大,所以更应该缩短除尘的周期。所以应该把除尘捆绑销售。
梁志远:这个可能还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大型流动演出的公司,本来灯光部门人就少,用的频率又高。要用这种方式去服务可能还有难度。
宋多多:用捆绑式就解决到投诉问题,我产品设计没有问题,但是你使用不到位就是你的责任。
赵向华: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签这一条。汽车的维修保养都是硬性指标,汽车都可以这样,我们灯光也可以这样。
春晓:谢谢宋多多老师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多可操作性落地的建议。接下来有非常值得期待的新的颠覆性的产品亮相,高峰论坛进行到这个环节圆满结束,非常感谢台上的各位嘉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资讯热度榜
+ 更多企业访谈
+ 更多慧聪原创
+ 更多技术文章
+ 更多工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