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报道
慧聪音响灯光网《专家名人堂》采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视频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炳崑先生,从近期引起行业关注的“取消音响师资格证”话题,到畅谈音视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一起听听赵老师的独到观点。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视频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炳崑
慧聪音响灯光网:您多年来一直深耕音视频领域,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个人经历以及工作近况吗?
赵炳崑: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年轻时爱好无线电,改革开放后从事录音工作,编辑录制了30多个录音作品。1999年到2005年在中国录音师协会任技术部主任。1999年创办“北京市昆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担任校长一职。学校主要从事“音响师”“录音师”等职业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工作,为社会培养音响师和录音师6000多人。2005年起与北京红旗大学合作开展学历教育,分别为“舞台灯光与音响”专业的大学大专学历及“录音艺术”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我一直致力于中国音频行业的全方位以及分层次的教育与培训工作。2010年至今担任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视频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一职,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与同行们共同见证了中国音视频行业的飞速发展与壮大。
慧聪音响灯光网:近年来音视频技术取得不少进步和变化,根据您的观察和了解,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炳崑:随着音视频技术的发展,从大的方面看是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变,这种转变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的模式,给音视频技术带来的是一场“革命”。从具体的产业发展看,创新、发明、形态都是日新月异。就音频而言声音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还音的声道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单声道立体声模式。全景声、多维声、虚拟环绕声已经是当今主流。视频也是同样,高清及超高清,3D、4K、激光投影,微电影VR,虚拟仿真,体感互动等,也已经是视频领域中的新潮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及互联网+大数据同样在音视频领域的应用中起着支撑与联动作用。
据我的观察和了解,音视频的发展是与数字技术时代发展同步的,国际上的音频技术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技术动态,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这些标准和规范应用到中国企业中,以此推进中国的发展。我认为,大力创新发展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中国音视频行业前进的保障。作为中国行业的音视频工作者,我个人感觉任重而道远。
慧聪音响灯光网:在跨界融合、互联网+越来越常态化的发展趋势下,您认为专业音响行业可以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自主创新?
赵炳崑: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音视频的融合是势在必行不可阻挡的。系统集成企业的新课题就是如何将传统的模拟音视频进行数字化改革,融入互联网+中。目前很多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乡村都在建设中,但是很多问题又出现了,投资很大的智慧系统,表面上看是现代化了,可是带来的却是一个很复杂的落实到位问题。拿个简单的例子说,我们去北京的大医院看病,在急诊室走廊都是病人,这个时候还是由人进行管理,数字化管理就显得不到位了。也就是说互联网+应该做到点对点才能有作用,不能有死角。
这几年接触了很多互联网管理智能化控制的系统设计案例,但是我们的生产企业的产品还是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尤其中国的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行业标准,互相抄袭和模仿,人才的流动技术的流失,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我认为中国企业要发展首先应该团结起来,在行业协会的组织领导下,根据国际行业发展的最新标准,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音视频技术标准,大家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下开展公平的竞争,音视频工程专业委员会从去年开始,组织开展了以音频制作源标准的编制工作,今年年底将进行行业内试行,成熟后我们将申报为国家推荐标准。
慧聪音响灯光网:在专业音响领域,“国产设备”往往会被贴上“低端”、“仿冒”等标签,这与中国专业音响市场崛起历程有关系,但现在经过二三十年发展变化,从技术和市场应用的角度您觉得“民族品牌”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炳崑:虽然有这样的说法,但是我个人认为大多音响企业是很正规的,中国的“飞达”“LAX”“β3”“博声”“爵士”“稀客来”“普森”等,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大运会等重要场合上使用,充分说明中国的产品是技术过硬安全可靠的。但是在剧场剧院、音乐厅、录音棚等场合,国产的应用相对少一些,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扬声器系统的音色问题,其二是主观认识问题。音色问题是主观评价的范畴,评审专家和专业院团对进口扬声器系统比较熟悉,主观感觉比国产的要好一些,另外国家的很多大剧院都是采用的进口品牌,根据投资和规模已经形成一个模式,到一定级别的场所就要配置进口品牌。
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些剧场剧院也开始使用国产的扬声器系统,客户反映还是很不错的。广电系统的录音棚和音乐制作场所,目前还是进口设备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制作节目一定要标准化,录音监听有严格的标准,从调音台、传声器、周边及监听系统,都是以标准为依据的,中国的音响企业给国外的品牌进行代工,例如:YAMAHA、真力、M-AUDIO等品牌。但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监听音响系统还很少,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开发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广播级专业监听音响系统。
目前国际上很多数字音响产品具有AES67接口,自动检测和均衡修正技术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修正环境声学的缺陷,我想民族品牌应该走自己的道路,创新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节能环保高可靠性,能够与互联网+互通互联的高科技产品,稀客来公司研发的超薄音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走自己的路前途光明!
慧聪音响灯光网:前一段时间,国务院取消了音响师资格许可和认定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热点,您怎么看待这一事件?对行业将产生什么影响?
赵炳崑:我本人是从事音频教育工作的,国务院取消了几百个职业的资格认证是一个好事情,给就业人员减轻了很多的压力,熟悉职业教育的人都知道,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按照培训考核鉴定程序需要N年才能达到高级技师呀,其学费也是很高的。由于职业教育的学校师资参差不齐,培训的质量也是各地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的就是花钱买“证”,中国有很多专业的大专院校开展了以音频为方向的学历教育,职业中专及技校也有类似的专业,行业协会也在组织相关的培训,这种多元化的培训其实比“人社部”的职业技能鉴定还有吸引力,因为这些培训都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符合时代发展。
行业协会就应该按照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业专业技术培训,我个人认为还应该开展国际性的技术交流与培训,证书我认为不重要,关键问题是证书的含金量,证书只能证明你参加过什么培训,就业还是需真本领、真功夫!
慧聪音响灯光网:您认为未来专业音视频的发展走向是什么?
赵炳崑:从专业的角度看,音视频的发展肯定是向数字化超高清方向发展,多元化智能化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各种相关行业融合的产品将应运而生,新的音像形态也会出现,超高容量的载体,高可靠性的存储与信息传输交换,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课题,数字音视频行业只是开始,未来的音视频发展将是无限的想象空间,虚拟现实相结合,智能互动加智慧,沟通操作无障碍,是中国音视频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资讯热度榜
+ 更多企业访谈
+ 更多慧聪原创
+ 更多技术文章
+ 更多工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