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精品力作,在京演出10场,近万名观众观看剧场演出,线上观剧人次达2.59亿,点赞次数超1亿……不久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举行。精彩的故事、丰满的人物、熟悉的旋律、真挚的演绎,3部作品带领观众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次重温历史的集体仪式
此次展演,文化和旅游部遴选了新创舞剧《英雄儿女》和复排京剧《奇袭白虎团》、歌剧《同心结》3部作品。其中,开幕演出作品是山东省京剧院复排的京剧《奇袭白虎团》,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严伟才在金城战役中率领侦察班,在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大年和当地群众的协助下,摧毁“白虎团”团部,生擒“白虎团”团长和美国顾问的故事。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出品的新创舞剧《英雄儿女》改编自同名电影《英雄儿女》,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王成牺牲后,妹妹王芳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复排歌剧《同心结》,以曲折生动的故事讲述了黄继光与战友同朝鲜人民在保卫和平、反抗侵略斗争中用鲜血凝结成的战斗友谊,唱响了讴歌英雄的正气之歌。
民族歌剧《同心结》剧照
此次展演中,文艺工作者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立于舞台,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与英雄对话的窗口和向英雄致敬的机会。
舞台下,所有观众通过观看展演似乎完成了一次重温历史的集体仪式。曾指挥上甘岭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之子秦天观看歌剧《同心结》后,称赞该剧演出了上甘岭战役的精气神。曾参与抗美援朝慰问演出的中国煤矿文工团老演员黄礼华则在观看展演后动情地说:“希望新一代文艺工作者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新时代、新征程鼓劲加油!”
既要赓续经典也要守正创新
此次展演中,无论是新创作的《英雄儿女》,还是复排的《奇袭白虎团》《同心结》,都在保留经典内核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艺术表达手法,刷新了观众对同类题材舞台艺术作品的认识,激发起他们的观演热情。
创作者们一方面赓续经典,保留原作品的艺术本体、艺术水准。两部复排作品特邀上一版本参演的艺术家指导复排工作,乔佩娟、李光、白云明、张连城等老艺术家不顾年事已高,亲临现场讲解示范。全体演员开展封闭式排练,力求以更好的艺术水准呈现故事原貌。
舞剧《英雄儿女》剧照
另一方面,守正创新,充分考虑现代审美要求,提高观赏性。民族歌剧《同心结》在原有版本基础上,加入新的音乐段落,积极探索民族歌剧的艺术创作新方向;京剧《奇袭白虎团》将传统京剧乐队和现代交响乐队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了现场感染力;舞剧《英雄儿女》以古典舞为基础,融入现代舞、民族民间舞等元素,并通过多媒体与现场置景的相辅相成,较为写实地还原了当年的场景。
此外,作为新时代创作和复排的舞台艺术作品,3部作品吸收运用了最新的技术表现手段,包括声、光、电等综合舞美手段的运用。舞台上逼真的机枪、坦克道具,配合着多媒体大屏幕中的飞机、大炮,再加上飞机轰鸣、炮声隆隆的音效,让3部舞台艺术作品产生了战争大片般的视听觉体验。而有血有肉的志愿军战士就在舞台上,又产生了比电影更真实的感觉,仿佛把观众带回到了真实的抗美援朝战场。
构建演出数字化新业态
本次展演坚持公益惠民原则,以线下剧场演出和线上网络直播、展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同时由相关媒体和视频网络传播平台进行实时直播。线下演出与线上传播深度交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演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据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在中央媒体和相关融媒体积极宣传,展演还重点启用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自有的两大新媒体阵地——“中国艺术头条”微信公众号、“文艺中国”快手号。其中,“中国艺术头条”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的“当年·今天”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专题,6期阅读量达到387.8万次;“文艺中国”快手号主要开展参演剧目直播,3部剧目在线直播观看总量1175.3万人次,累计观看量1.36亿人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