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

从技术在线到内容出圈,2020年演艺业很难,但我们挺过来了!

2020,对全球演艺机构和艺术家们而言,都是痛苦且艰难的一年。狡猾的新冠病毒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剧场不得不关上大门,一些新作甚至来不及亮相,就得匆匆卸台封装。在重启之前,被囿于有限社交空间内的观众和演艺从业者,都不得不面对这一百年难遇的“至暗时刻”。


好在,“云剧场”的打开让艺术透出了一丝亮光。国内演艺市场并未困顿太久,一系列通过直播或录播方式打造的“云演出”,抚慰着疫情期间观众焦灼的心情。


此后,“云彩排”、“云练功”、“云考核”、“云发布”、“云导览”、“云签约”等更多元的在线艺术分享形式纷纷诞生,成为特殊时期最好的文化陪伴。传统演艺曾与互联网在线技术相隔甚远,但却通过这次意外的碰撞,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认知过程。尤其是借助直播经济和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一批演艺IP、演员转型成为新流量,他们“破圈”与观众垂直交流,提升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亲密度。这些,正是国内演艺行业顶住疫情压力的勇敢突围


得益于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由春入夏之际,国内剧场纷纷迎来重启。剧场上座率控制从30%到50%到当下的75%,不断调整的票版,一路见证了国内演出市场复苏的奇迹。


让市场冰消雪融的不仅是观众的热情,在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各个艺术中均诞生了一批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原创或经典搬演作品,其中不少是艺术家在剧场暂闭时期的酝酿与思索。围绕着“抗疫题材”更是涌现了一批舞台佳话。将时代英雄、时代风采纳入创作主题,已经成为现实主义舞台创作的主流。


01

从恐慌性应对到冷静探索,

“云演艺”的公益形态表现突出


开拓演艺产品和演出经营的“在线市场”,并不肇始于年初的这场疫情。近年来,票务和品牌传播在网络平台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演艺内容直接上“云”,却是疫情发生后,剧场艺术面临较长时间“停顿”的一种应急反应,由此形成了一波市场的开发热潮。


今年五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的抗疫题材剧《热干面之味》,率先探索了“先线上、后线下”的作品创作运营模式。在剧场仍未回归之时,该剧先在B站上直播,吸引观众人次16.6万,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交空间逐步回归,再分别进行户外高清直播演出与剧场正式演出。这种先于市场热度的尝试,无论从演出角度、还是技术与市场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从技术支持到文本塑造,从选题孵化到传播媒介,都是传统剧场艺术较为陌生的领域。


有业内人士将此次疫情期间国内演艺上“云”的举措,视为对“第二剧场空间”的探索。网络空间的确“无限大”,但是否能称之为“第二剧场空间”,在艺术价值上仍有较大争议。不过,疫情期间,剧场艺术借互联网与观众之间产生紧密的参与度和链接度却是不争的事实。


可以说,“云上的艺术生活”是起于技术实现、而最终转向为内容生产思考的新形态。不难发现,当舞台艺术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之时,全球多个演艺重镇如伦敦西区、百老汇、爱丁堡、柏林等都开始持续输出在线的演出产品,很多来自传统演艺资源的积累。在中国,“云演艺”的公益形态已经成型,并且呈现出健康、积极富有活力的一面。


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大剧院等推出的线上剧本朗读会、线上新闻发布会等多元产品,在制造流量的同时更有质量的保证,深受欢迎。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接下来,全球将进入一场艺术资源和市场活力的比拼。


02

本土原创迎来加速度

剧场“破圈”发展外延影响力


“这样一个夜晚,走出美琪,却走不出繁花”……前不久,舞台剧《繁花》第八轮演出再度收获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观众顶风冒雨共赴“繁花”的长队,成为上海冬日里的温暖画面,也显示出原创作品对演艺市场复苏的赋能。自剧场重启、上座率逐渐恢复,一批如舞台剧《繁花》、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滑稽戏《石库门的笑声》这样久经市场考验的舞台作品,在成功复演中屡屡创造一票难求的票房成绩。


艺术圈不是独行侠,而是一个大家庭,海内外演出机构、艺术家、合作伙伴曾共享理想与荣耀,也共担挑战与艰辛。抱团取暖之外,国内演艺行业也正在加紧布局本土演艺赛道,包括“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喜剧节”在内的一系列平台正在加紧创作孵化、培育新人新作,扶持本土原创力量,为明天输送更多优秀的中国舞台精品。


结语

从技术“在线”到内容“出圈”,疫情下的国内演出行业在重启之路上不断探索着发展的新路径。随着城市新经济的兴起,剧场文化早已突破了“剧场”的界限,进行着各种流行的跨界,不断“破圈”发展外延。


演出属性的剧院,如今在城市文化生活中的功能定位更加复合,产业破圈融合也铸造了越来越多的都市新场景、新经济。各种演艺新空间、户外新剧场的兴起,铸造了“第三生活空间”的新模式,办公场所、消费生活、文化休闲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弭,演艺市场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国内演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重压之下亦有重勇,在坚守、探索与创新中,本土演出市场不断迎接着新机遇的到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企业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