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讲到规格跟技术面,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的明白,甚至有兴趣去了解这些探讨的真正意义。所谓的真相,是建立在一个充足的技术基础之上的,耳机跟耳放与其它音响器材、甚至于乐器,都是人类智能与科技的产物,没有什么不能探讨的。即便是主观的声音好坏,也有许多方面的科学研究,诸如声音心理学、视觉与听觉相关的视觉心理学等等,只是人类限于自己所知的少,往往把许多事情凭着个人的主观下批判,所探求的已经不是真相。
Panasonic SL-MV50
●音频
声道数:2(左和右,立体声)
频率响应:20~20KHz
输出电压:1.2伏 (10k ohms)
S/N比:90db以上
耳机出力:最大9mW+9mW / 16 ohms
耳机出力:最大9mW+9mW / 16 ohms,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和18mW(32 ohms)或10mW(32殴姆)是差在哪?
基本上我们必须确认一件事情,输出功率会随着负载阻抗而有不同的意义,9 mW/16 Ohm跟9 mW/600 Ohm 并不相等,这等一下我会计算给大家看。
我们知道SL—MV50的最大电压输出是1.2Vrms(10K Ohm),这个规格之所以用10K Ohm这么高的负载来测试,是为了排除电流的影响,以得到输出的最大讯号电压,这是因为在低阻抗 16 Ohm的时候,随身听输出电路的供应电流会有限,所以输出电压可能达不到1.2Vrms所导致。
我们这边会应用到的电子学知识是很基础的,用到的公式只有- P=IV、V=IR、P=V^2/R等,应该是很浅显的了。
我们以9 mW/16 Ohm反算回去SL-MV50的最大电流应该是多少,0.009=V^2/16,求出V=0.38V,现在可以算出电流了,应该是0.0237A=23.7mA。我们假定这是此台随身听的最大电流输出 (为何如此假定?因为算出的0.38V小于最大电压的1.2V,这表示在16欧母的阻抗下, 用VR再怎么调,输出电压峰值再高,电流已经无法供应相对应的足够电流,波形会被切削失真)
上面又提到18 mW/32 Ohm (这是另一台随身听的输出规格),我们同样以1.2Vrms为最大输出电压。
0.018=V^2/32,得V=0.76V,电流I=23.7mA,所以18mW/32 Ohm跟9 mW/32 Ohm输出能力是一样的。10 mW/32 Ohm 的输出能力就比较差了。
现在,我们以同样计算的方式,直接拿耳机来考验随身听的输出。
SONY MDR-F1 – 12 Ohm, 100dB/mW
ATH A1000 – 40 Ohm, 103dB/mW
AKG K240 DF – 600 Ohm, 88dB/mW
Sennheiser HD600 – 300 Ohm, 97dB/mW
我们知道,听感增加一倍音量约是3dB,而每3dB,就要增加一倍功率。换句话说,以HD600为例,1mW可以推出最大97dB的音量,听感上的音量要再大一倍就是100dB,此时功率就要2mW。
我们先以SL-MV50最大功率输出推动耳机来看上面计算出来的最大电压与电流的能耐,等下再来以一般聆听时的音压大小来看实际聆听上的差异。
MDR-F1 => V=IR,V=0.0237 x 12=0.2844V,远比最大电压小。再来计算此时功率是6.7mW,换算成最大不失真的音压是106dB弱。(讯号电压超过0.2844V就会造成波峰被切割)
A1000 => V=IR,V=0.0237 x 40=0.948V,还是比1.2V小。功率是22.5mW,最大不失真音压是116dB左右。
K240-DF => V=IR,V=0.0237 x 600 = 14.22V,远大于1.2V对吧?所以此时就不能用V=IR来算,必须要改以I=V / R,V以1.2V带入,I=0.002A=2mA。看到这里,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不少技术人觉得高阻抗耳机好推 (台湾一些不玩耳机的技术人尤然, 还出现过说随身听可以推好K240M的笑话)。
此时功率是1.2 x 0.002=2.4mW,最大音压是91dB强。
HD600 => 同样用I=V / R来算,I=1.2 / 300=0.004A=4mA。功率是4.8mW,此时最大音压约为103dB强。
作者:RogerShih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