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

音频功放的发展历程(1)

音响灯光网_hczyw慧聪网_专业音箱_舞台灯光_会议系统_话筒麦克风_展会买团 2004-04-14 11:23 来源:hc360慧聪网专业灯光音响行业频道


目前,音频功率放大器仍以模拟功放为主流产品,模拟功放经历了数十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技术已发展到了顶峰,很难再有空破性的进展,无法满足现已进入数字音频网络扩声系统时代的要求了。

模拟类功放是以线性放大为基础,功率放大器件有电子管和晶体管两类。按功放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可分为A类放大,A/B类放大和C类放大3种。

A类放大的失真最小,音质好,但电源的转换效率最低,器件的发热量大,生产成本高一般用于输出功率较小的Hi-FI发烧级功放。C类放大的失真比A类大些,尤其是在小信号放大时(1/100输出功率)音质一般用于输出功率大的专业功放。A/B类功放的特点介于A类和C类之间,多用于家庭影院的AV功放。

(1)电子管苏州由于它的转换速率高(影响高音品质的参数),工作可靠,偶次谐波失真小(听觉对偶次谐波失真特别敏感),音质好等因素,一直被人们宠爱,但缺点是电源利用率极低,电子管A类放大的效率不到10%,C类为15%~17%,大部分电能变为热量耗散掉。由于耗电大,发热高,体积和重量大,耗材多,成本高等缺点,在专业音响系统中已被晶体管苏州所替代。

(2)晶体管功放的最大优点是电源转换效率高(C类功放最大可达55%),体积小,重量轻,发热量不大,生产成本低,据点是转换速率低,偶次谐波失真较大音质和可靠性指标都略逊于电子管功放。--节选《电声技术》

音频功放的发展历程(2)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企业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