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

DSPPA/ST 001-2006《DSPPA公共广播标准》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广播系统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以便规范公共广播系统的服务质量。 本规范适用于相对固定安装的公共广播系统的工程设计、检测与调试、招/投标设定及验收。 本规范各条款未述及的共性事项,按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执行。

2.引用标准和参考规范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2019-1987磁带录音机基本参数及技术要求 GB/T9374-1988声音广播接收机基本参数 GBJ116-198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1251.1-89工作场所的险情信号险情听觉信号 GB3785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12800-91声学紧急脱离听觉信号 GB/T14476-93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的噪声标准 GB/T14197-1993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IEC268-15) GB/T14277-1993音频组合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T14947-1994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IEC268-11) GB/T15212-1994广播及类似用途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GB495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T15860-1995激光唱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16851-1997应急声系统 GBJ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ISO780:1997) 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eqvIEC60065:1998) GYJ5055-95扩音译音系统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31-2000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 SJ2467通信设备汉语清晰度测试方法 SJ/T10406-1993声频功率放大器通用技术条件 WH/T18-2003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IEC60068-1各种天气和环境中并可能遭受机械损害的安全要求 IEC60079当系统安装在危险的或有爆炸性气体的地区时的安全要求 IEC60268-11或IEC60268-12有关连接器的防火性的要求 IEC60268-16依照语音传输指标而定的语音可理解性的客观性等级级别 IEC60364建筑物的电力安装规定 IEC60849用于紧急播状态下的音响系统的一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公共广播PublicAddress 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广播,用于发布新闻和内部信息、发布作息信号、提供背景音乐以及用于寻呼和强行插入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等。 3.2 公共广播系统/设备PublicAddressSystem/Equipments 为一定的广播覆盖区服务的所有公共广播设备、设施、环境及其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称为“公共广播系统”。“公共广播设备”包括广播扬声器、广播线路、广播功率放大器、广播管理/控制设备、传声器和其他音源设备。 3.3 分区管理ZoneManagement 为便于管理,把公共广播服务区分成若干个广播区,这些广播区称为广播分区;各个广播分区可以分别选通或关闭。 3.4 矩阵分区MatrixZoning 一种较为完善的分区管理方法。各个广播分区不仅可以分别选通或关闭,而且可以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区播放不同的节目。 3.5 强插Breakingin(FireFunction) 强行用某些广播内容覆盖正在广播的其他节目;或强行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公共广播系统,向其播送某些广播内容。 3.6 分区强插BreakinginZone 有选择地向某个或某些广播分区进行强插而不影响其他广播分区的运行。 3.7 紧急广播EmergencyAnnouncing 需要打断或覆盖背景音乐、业务性广播而强行插入的广播。 3.8 突发公共事件PublicAccident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包括火警、地震、海啸、反恐等。 3.9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EmergencyAnnouncingforPublicAccident 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发布的紧急广播,用于引起广播服务区内的公众注意、向公众示警或指挥公众趋利避害。 3.10 灾害性警报DisasterAlarm 为突发公共事件发出的警报。 3.11 业务性广播ServiceAnnouncing 公共广播系统向广播服务区播送的、需要被全部或部分听众认知的语音广播,包括发布信息、通知、寻呼、迎宾/送客词等。 3.12 背景音乐BackgroundMusic(BGM) 公共广播系统向广播服务区播送的,旨在用于渲染环境气氛的音乐。 3.13 寻呼Paging 寻人类广播。 3.14 语音文件VoiceFile 预先录制的语音广播词。 3.15 最大声压级MaximumSoundPressureLevel 公共广播服务区内可以听到的最大稳态峰值声压级。 3.16 传输频率特性TransmissionFrequencyResponse 公共广播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服务区内稳态声压级平均值相对于公共广播设备输入端声频电压的幅频响应。 3.17 漏出声压级LeakOutSoundPressureLevel 公共广播系统正常运行时,泄漏到服务区外的稳态有效值声压级。 3.18 最小功能MinimumFunction 系统应该具备的,最低限度的功能。 3.19 热备用BackupwithLiving 备用设备经常处于运行(可以是低姿态运行)状态。 3.20 话筒优先Prioritytomicrophone 在众多输入设备中,话筒具有优先权。即话筒信号能自动覆盖其他输入信号。 3.21 公共广播系统的等级TheGradeofPASystem 按公共广播系统的质量或重要性而区分的等级。 3.22 3C认证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 3C认证即CCC认证,是"中国强制认证"的英文(ChinaCompulsoryCertification)缩写。

4.公共广播系统的技术要求 4.1 公共广播系统等级分类 4.1.1 一级背景音乐系统 适用于高级写字楼、高级会所、高级咖啡厅及类似场所发布背景音乐的系统。 4.1.2 二级背景音乐系统 适用于广场、超市、候车室、室外园林及类似场所发布背景音乐的系统。 4.1.3 一级业务性广播系统 适用于发布作息钟声、教学语音文件、在一级背景音乐中插播通知和语音文件等的系统。 4.1.4 二级业务性广播系统 适用于发布一般的寻呼、通知、体操配乐等的系统。 4.1.5 一级紧急广播系统 适用于机场、超级商场、高级写字楼等多开间、大人群室内地区的寻呼广播和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的系统。 4.1.6 二级紧急广播系统 适用于广场、车站、码头等开阔地区的寻呼广播和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的系统。 4.1.7 各种公共广播系统应具备的最小功能见表1。

表1各种公共广播系统应具备的最小功能 分类背景音乐业务性广播紧急广播一级二级一级二级一级二级最小功能矩阵分区;话筒优先。没有限定自动定时;分区管理;分区强插;系统软件自动监测和自动重启。没有限定能与事故处理中心(例如消防中心)连动的接口;与消防分区相容的分区强插;紧急广播设备应处于热备用状态(或系统具有循环自检和故障自动告警功能);系统软件自动监测和自动重启;自动生成运行记录。与事故处理系统(例如消防系统)相容的强插。4.1.8 一个公共广播系统可以同时具有表1中的若干类属性,但其功能必须互相包容。

4.2 一般规范 4.2.1 在常规情况下,公共广播信号通过布设在广播服务区内的有线广播线路或固态介质网络传输。 4.2.2 公共广播信号也可用无线传输,但须接受当地有关无线电广播(或无线电通信)法规的管制。 4.2.3 公共广播原则上不是立体声广播,但不排除根据实际需要在有条件的局部区域内营造立体声效果。 4.2.4 公共广播所使用的设备必须通过3C认证。 4.2.5 公共广播产品应有型号、厂名及功能标志,其标志应符合GB191的有关规定。。 4.2.6 公共广播系统常用产品的电性能应分别符合GB/T2019、GB/T9374、GB/T15860、SJ/T10406的有关规定。 4.2.7 公共广播系统的接口应符合GB/T14197、GB/T14947、GB/T15212的有关规定。

4.2.8 如果不考虑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则公共广播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应不小于广播扬声器总功率的1.3倍。 4.2.9 公共广播线路应穿管或用线槽敷设,不得与电力线路共管或共槽(使用电力载波方式传输的除外)。 4.2.10 敷设于天花板内的公共广播线路,其传输信号电压不应大于100V。 4.2.11 公共广播线路的1000Hz衰减不应大于3dB(室内)或6dB(室外)。 4.2.12 安装在危险的或有爆炸性气体的地区的公共广播线路应符合IEC60079的有关规定。 4.2.13 具有室外金属布线的公共广播系统应有避雷设备。

4.3 用于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的公共广播系统,除须符合一般规范和表1的规定外,还必须: 4.3.1 系统应在主电源或备用电源接通10秒内可以进行广播。 4.3.2 具有24V或220V应急备用电源,主备电源切换时间不大于1s.;应急备用电源至少能支持15分钟的紧急广播。如果电池被当作备用电源使用,它们应配有自动充电装置。 4.3.3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用功率放大器的额定功率不小于其所驱动的所有扬声器功率总和的1.5倍。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用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总容量,必须满足所有广播分区同时发布紧急广播的要求,而不是只满足若干个相邻分区的要求。 4.3.4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应具有最高级的优先权。系统应能在操作者将系统置于紧急状态下或接到来自火警和其他警报系统信号的3秒内向警报区播放警示信号或警报语音文件,而不论相关警报区当前处于何种状态(包括关闭和休眠)。 4.3.5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的音量,应能自动调节至系统允许的最大音量。 4.3.6 当所有广播服务区需要同时手动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时,应能一键到位(只须操作一个键/按钮/开关,就能进入紧急广播状态)。 4.3.7 有火灾隐患的广播区扬声器及布线应是阻燃的。 4.3.8 有水火灾害隐患的广播区,其广播扬声器应通过6级以上的防水认证,以便在短期喷淋的条件下(如自动喷淋系统启动)仍能工作。 4.3.9 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广播用的单个扬声器(或音柱)的额定功率不小于3W。 4.3.10 走道、大厅、餐厅等公众场所,扬声器的配置,应能保证从本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15m。在走道交叉处、拐弯处均应设扬声器。走道末端最后一个扬声器距墙不大于8m。 4.3.11 单个功放失效不应导致整个广播系统颠覆。否则应配置主/备功放和相应的自动切换设备。 4.3.12 单个扬声器失效不应导致整个广播分区失效,否则应能及时发现。 4.3.13 有关连接器的防火性应符合IEC60268-11或IEC60268-12的有关规定。 5.公共广播系统的声学特性 5.1 公共广播系统的在各服务区内的最大声压级、信噪比、语言清晰度、传输频率特性等指标应满足表2要求。 表2公共广播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

工程据数项目

最大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漏出声压级总噪声级语言清晰度* 传输频率特性 背景音乐(一级)1 k~6.3k Hz范围内≯8 dB≯65dB≯NR35以250~4k Hz 的平均声压级为0 dB,在此频带内允许变化±4 dB;此外,在100~12k Hz范围内变化不超过+4/-10 dB。背景音乐(二级)≥80dB≯70dB≯NR 40以250~4k Hz 的平均声压级为0 dB,在此频带内允许变化+4/-6 dB ;此外,在125~6.3k Hz范围内变化不超过+4/-12 dB 。业务性广播(一级)≥83dB1 k~4k Hz范围内≯8 dB≯65dB≯NR 35 ≥90%以250~4k Hz 的平均声压级为0 dB,在此频带内允许变化±4 dB ;此外,在125~8k Hz范围内变化不超过+4/-10 dB 。业务性广播(二级)≥80dB≯70dB≯NR 40≥85%以250~4k Hz 的平均声压级为0 dB,在此频带内允许变化+4/-6 ; 此外,在150 ~ 6.3k Hz范围内变化不超过+4/-12 dB 。紧急广播(一级)≥86dB1 k~4k Hz范围内≯8 dB≯NR 40≥90%以250~4 k Hz 的平均声压级为0 dB,在此频带内允许变化±4 dB ; 此外,在150 ~ 6.3k Hz范围内变化不超过+4/-10 dB 。紧急广播(二级)≥86dB≯NR 40≥85 以250~4 k Hz 的平均声压级为0 dB,在此频带内允许变化+4/-6dB ; 此外,在200 ~ 4.0k Hz范围内变化不超过+4/-12 dB 。*前提条件是环境的混响时间不大于2.5s(500Hz)。5.2在同一个广播服务区或同一个广播分区内,要求同时具有背景音乐、业务性广播和紧急广播功能,或同时具备其中两类功能的,声学特性应满足所具有项目中的最高指标要求。

6公共广播系统声学特性的测量方法 6.1公共广播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术语,按GB4959《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及GB3785《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中有关条款执行。 6.2公共广播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测量原则上在满足下列条件下进行: 空场; 把被测系统置于日常运行增益或最高可用增益,播放背景音乐节目或/和语音节目(系统要求有的节目),主观听音清楚。 6.3测量信号为宽带粉红噪声(语言清晰度测量除外)。 6.4最大声压级的测量 6.4.1测量点的选择 6.4.1.1当公共广播服务区是厅堂(包括课堂)时,按GB4959《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中有关条款执行。 6.4.1.2当公共广播服务区是走廊、通道时,在其轴线上选择测量点。离走廊、通道的端点10m处各选一个测量点;当走廊、通道足够长时,应每隔30~50m追加一个测量点,并保证有一个测量点在走廊、通道轴线的中点上。当广播区内扬声器的规格和布局相同,而追加测量点超过5个时,允许不再追加测量点。 6.4.1.3当公共广播服务区是广场时,在广场中央以及场内离每个边角位3~10m处各选一个测量点,并应尽量使所选测量点均布;当广场足够大时,在广场中每1000m2追加一个测量点(均布)。当广播区内扬声器的规格和布局相同,而追加测量点超过5个时,允许不再追加测量点。 6.4.2测量方法 在被测公共广播系统中播放粉红噪声,把系统增益置于最高可用增益(当系统不会啸叫时,则置于系统最大增益-6dB处),在选定的测量点上测出稳态峰值声压级,以各测量点的平均值为该系统的最大声压级。 6.5声场不均匀度的测量 根据6.4.2测得的数据,按GB4959《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中有关条款评价声场不均匀度。 6.6漏出声压级的测量 6.6.1测量点的选择 在被测公共广播服务区边界外20~50m处,每100m取一个测量点。当广播服务区十分辽阔时,只须在有邻近单位的地方选点测量。 6.4.2测量方法 在被测公共广播系统中播放粉红噪声,把系统增益置于日常运行增益,在选定的测量点上测出稳态峰值声压级,以各测量点中的最大值为该系统的漏出声压级。当系统的日常运行增益无法确定时,可把系统增益置于比最高可用增益小6dB处进行测量。 6.5系统噪声的测量 按GB4959《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中有关条款,在6.4.1规定的测量点上进行测量。 6.6传输频率特性的测量 按6.4.2条款所规定的方法用频谱分析仪测得各测量点的数据,取每一个广播分区的平均值,对照表2有关项进行评定。当广播服务区的环境噪声大于60dB或混响时间大于2.5s时,现场测量结果的意义会不大,这时应以广播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的相关指标为准。 6.7语言清晰度的测量 按照SJ2467《通信设备汉语清晰度测试方法》进行测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企业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