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投资近亿元

尽管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消费者们普遍捂住自己的荷包边观望边消费,但是广大到桂林旅游的游客对花钱一睹世界上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却毫不吝啬。

《印象·刘三姐》总策划、制作人梅帅元日前告诉记者,今年1-3月,观看《印象·刘三姐》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同比去年增长10%以上。

记者日前在《印象·刘三姐》演出现场看到,在朦胧的月光和夜景灯光下,这个漓江畔山水之间的露天剧场座无虚席。据剧场工作人员介绍,从春节过后到4月本是桂林传统旅游业的淡季,但这里却人气很旺,游客络绎不绝。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投资近亿元

这是《印象·刘三姐》的演出情景(2006年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世界级”超强组合的文化精品显示巨大生命力

2004年3月20日,《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正式在桂林阳朔书童山下公演,顿时在全国演出业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举起了高端文化产品成功闯市场的一面旗帜。

《印象·刘三姐》将世界级的名胜风景--桂林山水风光、世界级的民族文化品牌--《刘三姐》、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张艺谋等三个“世界级”超强组合在一起,在美丽的漓江河畔,创造性地打造世界级的民族文化艺术精品。

《印象·刘三姐》以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为舞台,以12座山峰和广袤天穹为背景,将壮族歌仙刘三姐的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多种元素创新组合,融入桂林山水之中,诠释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全场演出超过70分钟,演出人员超过700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当地渔民等非专业演员,整个演出如梦如诗、气势恢宏。

整个剧目有67位中外著名艺术家加盟创作,109次修改演出方案,投资近1亿元人民币,历经5年零5个月完成。它开创了世界和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突破了“一面舞台三面墙”的传统剧场结构,赋予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创新,成为之后中国以及世界所有实景“印象”演出系列的开山“鼻祖”。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投资近亿元

这是《印象?刘三姐》的演出情景(2006年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燕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三个‘世界级’超强组合,注定了《印象·刘三姐》将成为一个长期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的高端文化品牌和社会各界持续高度关注的文化现象。”《印象·刘三姐》面世后,一位知名文艺评论家这样评论。事实正如其所预言的那样,到2008年底,《印象·刘三姐》演出总场次近2000场,观众约300万人次,票房收入约6亿元。2008年全年,《印象·刘三姐》观众量在100万到105万人次,仅仅门票收入就达1.8亿元。


“不可替代”是《印象·刘三姐》永远的卖点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投资近亿元

这是《印象?刘三姐》的演出情景(2006年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燕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相对于电影来说,《印象·刘三姐》是一个偏雅的高端文化产品。高雅艺术产品在文化市场上往往叫好不叫座,但《印象·刘三姐》尽管票价不菲,普通票票价每张为188元,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逆市中既叫好又叫座。“‘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性是《印象·刘三姐》永远的卖点!”梅帅元一语道破了其中的迷津。

首先是三个“世界级”品牌的不可替代性。桂林山水、刘三姐和张艺谋等品牌组合在一起,是不可仿制的。特别是《印象·刘三姐》是张艺谋、黄潮歌和樊跃三位导演联袂打造的艺术精品,大导演的“个人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

其次,整个表演是原生态的表演。总导演张艺谋曾说:“《印象·刘三姐》不同于任何一个演出,不是大家概念中的晚会和露天演出,没有耀眼的明星,没有豪华的场景,但是桂林山水的神韵却能给人一种宁静的享受即诗意的感悟。”这种观念与大自然相互对话的演出,深深吸引了渴望回归自然的人们。

这里的剧场是举世无双的如梦如幻的桂林山水,背景是方圆两公里的漓江、12座神秀的山峰以及深邃的天空,这个舞台本来就令观众们心驰神往;这里的演员无论是男女老少,大部分是当地的渔民;这里的歌声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平时对歌时唱的山歌,比如侗族大歌,还有多声部的和声;这里的演出道具,比如竹筏、鱼网、耕牛、自行车、鸬鹚等,都是当地渔民平时的生产生活用具;这里的场景,比如漓江牧童、洗衣村妇渔舟晚唱、撒网捕鱼、耕牛归家等,都是当地渔民平时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场景。一名北京观众看完演出后说:“人进入到这种纯自然的山水和生产生活场景中,不由回忆起过去的一些事情,有一种回归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此外,演出形态的原创性也是“惟一”的。梅帅元说,《印象·刘三姐》是开中国文化产业先河的演出品牌,山水实景演出是中国人的原创演出形态,把人类的演出推到了山水之间,把山水与文化、旅游与文化、环境与生态、农民的耕作与山水和文化等元素完美结合,这就具有了独特的“垄断性”。《印象·刘三姐》之后,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等地先后模仿《印象·刘三姐》推出了许多露天实景的“印象”系列演出,但怎么也取代不了《印象·刘三姐》的地位,《印象·刘三姐》仍然是目前全国观众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每年营业额最多的演出。在广大游客心中,到桂林旅游不看《印象·刘三姐》,就等于没有去桂林。

观众盼望“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

“偏雅的文化产品不一定为普通观众所排斥,偏俗的文化产品不一定为普通观众所喜爱,关键是这个文化产品能否与观众形成互动、产生共鸣。”

对于《印象·刘三姐》,有人概括为“中国旅游界、演艺界、文化界的交叉地带,正在演绎一个空前的视听传奇,并因此爆发出一次人与自然互相领悟的方式”。梅帅元认为,这种人为演出的互动是高层次的互动。现在全国旅游景区景点都有很多表演,比如跳竹杠舞、少数民族迎亲等,表演中也有游客互动参与,但是这种互动是较低层次的互动,游客并不一定爱看,甚至厌烦。

观看像《印象·刘三姐》这样的文化作品,虽然观众的层次不一样,但是,大部分观众都可以领略到恢宏的场面带来的美,就算是一些层次不高的观众,起码视觉会受到冲击、心灵受到震撼。“这种高层次的互动就是雅俗共赏,就是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就是市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更多企业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