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音响灯光网】6月2日,中国对外演艺集团引进制作中文版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与此同时,中国原创音乐剧《蝶》正式进军欧美演出市场。记者分别采访了几位中外音乐剧制作人,请他们解读音乐剧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问题。
《妈妈咪呀》中文版制作计划启动
6月2日,中国对外演艺集团宣布引进制作中文版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从该剧的运营模式看,这将是第一部在中国真正“落地”的百老汇音乐剧。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与英国小星星公司全球执行制作人安德鲁于6月2日共同签署了 《妈妈咪呀》中文版版权协议。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随后全面启动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制作计划。
张宇表示,《妈妈咪呀》中文版可以看作是百老汇音乐剧在中国的全新开始。张宇透露,经过长达半年的紧密筹备,《妈妈咪呀》中文版全部日程已经确定。根据协议,英方将派出专业团队协助选拔中方包括导演、编舞和音乐总监在内的创意团队,以及舞美各部门的技术团队。与此同时,中文版演员选拔将分三个阶段筛选。除演员外,拥有专业音乐剧制作经验的制作人、导演、编舞、编剧和音乐创作人员也都在招募中。
整部作品的制作周期为一年,预计于2011年6月上演。张宇介绍,此次中演公司与小星星公司的版权协议期限为5年,《妈妈咪呀》中文版将辐射所有以汉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音乐剧演出在我国呈上升势头,引进百老汇音乐剧版权,制作中文版,一直是中国演出商多年来的夙愿,并且从去年开始呼声渐高。曾有演出公司尝试引进经典音乐剧《猫》、《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中文版;出人意料的是,《妈妈咪呀》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在中国“落地”的百老汇音乐剧。不过,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由中国演员演出的中文版百老汇音乐剧。 《歌剧魅影Ⅱ》即将举行全球首演之际,已有多家中国公司在与韦伯洽谈《歌剧魅影Ⅰ》的中文版制作。
中国原创音乐剧《蝶》进军欧美市场
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举行的中国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上,音乐剧《蝶》的投资公司松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集团与总部在美国的国际音乐剧公司总裁托尼·斯汀马克签约,把中国原创音乐剧《蝶》推向了欧美演艺市场。该剧制作人李盾认为,这将是中国音乐剧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机。接下来将排演韩文版《蝶》、英文版《蝶》,该剧将成为第一部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本土音乐剧。
李盾说:“《蝶》的创作历时10余年,主创人员来自6个国家。 《蝶》是一部兼具民族性与国际性的音乐剧作品。 ”音乐剧《蝶》的主创阵容如下:中国音乐人三宝担任作曲、音乐总监,剧作家关山负责作词、编剧。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导演、舞蹈总监、灯光设计等原班创作人马加入到《蝶》的制作中。其制作模式、市场开发运营以及相关产业链的打造都采用了全新形式,开创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新模式。
将《蝶》引入欧美演出市场的托尼·斯汀马克说,爱情故事和音乐剧是超越国界的,目前,国际舞台上展示的中国艺术多是杂技和功夫,而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将展示“新的艺术样式”。
剧作家王洪彬认为,音乐剧《蝶》凝重而独特,该剧只是借助于“梁祝”的文化符号,主题却是关注弱势群体,探索人生真谛,这一主题颇具国际性。《蝶》给音乐剧的中国本土化带来很大收获,并且与国际艺术完全接轨。 《蝶》剧制作人李盾信心十足地说:“中国的音乐剧时代到了。 ”一位网友则称:“我们到底有了自己的音乐剧。 ”
要想赢得世界观众必须创意独特
美国百老汇国际娱乐公司副董事长、执行制作人托比·辛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全球演艺市场规模已经非常庞大,畅销音乐剧的经济效益也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目前有些国际知名音乐剧在全球范围内的累计营销收入已经超过 50亿美元,比如《妈妈咪呀》等等,在全球市场上的营销总额已超过10亿美元。 ”
托比·辛肯一直致力于将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引进中国。几乎每年都有他引进的剧目在中国上演。托比·辛肯认为,百老汇音乐剧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制作中文版更有利于中国观众欣赏那些经典音乐剧作品。同时,他很乐于看到中国原创音乐剧走向世界,他说:“欢迎中国的原创音乐剧到美国百老汇演出!”托比·辛肯认为,要想赢得世界观众的青睐,关键在于独出心裁的创意、独具魅力的文化以及杰出的想象力。托比·辛肯这样说:“制作音乐剧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必须具备寻找合适演员,组建富有市场运作经验的团队以及获取资金投入的能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